王振华从兜里掏出信,看看信封,又看看背对着他的韩雅。
他轻笑一声,柔声道:“老婆,这不会是分手信吧?”
韩雅马上噘起嘴,“我不理你!讨厌!”
“哈哈。”王振华拆开信封,拿出信件快速浏览,很快就瞪大双眼。
纸上写着娟秀的钢笔字,是韩雅的笔迹,也是一封入学推荐信。
节能灯研发组全体研究员,推荐王振华报名北理工电气化专业夜校培训班。
该专业学习电力科学及应用,学习时间是半年,如果没有通过毕业考试,可以当个修电路的电工。
如果通过考试,可以成为北理工的大学生,进入机械电气学院深造,学习更高深的电气知识。
报名时间截止一九五八年六月一号,也就是二十天后,培训地点在北理工电气工程学院。
信的末尾有六个签名,第一个是韩雅,第二个是彭喜儿。
那是一个抓着马尾辫的圆脸女生。
王振华明白了,当初参加完广交会回到四九城,老婆就给他规划了“读夜校考大学”的人生路。
但是,他当时一心只想掐死小黄鸭,报复王大山等人的背叛。
韩雅就要求他一个月后再打开这封信,那时不管复仇结果如何,都要放弃复仇读夜校。
“搞笑了。”王振华说道,“我带了好东西巴结你,想求你帮我写推荐信,原来你早就写好了。”
他走到韩雅面前,柔声询问,“联署签名的同学们,都是科研组的队员吗?”
“我们是战友。”韩雅扬起拳头,“我们一定会研制出更省电的节能灯,王振华同志,你相信我吗?”
“老婆,不要在我面前喊口号和同志。”王振华受不了夫妻之间互称同志,还美其名曰革命伴侣。
当初他想娶韩雅,只是因为韩雅身材好,颜值高,脾气温柔,又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
就算放在家里当花瓶,也能给下一代遗传好的基因,带出去也倍有面子。
万万没想到,韩雅不仅是花瓶,还是贴心小棉袄。
这种既漂亮又关心人的老婆,其实可以多来几个。
“老婆,为什么留短发?”王振华摸摸她的齐耳短发,“你留长发更好看,留起来嘛。”
韩雅又开始脸红,小声哀求,“不要在学校里动手动脚,万一让别人看见,你让我怎么活?”
“嘿嘿。”王振华轻笑一声,“咱们回家吧,回到家关上门,我再动手动脚。”
“你……”韩雅又转身,嗔道:“你再胡说八道,我真不理你了。”
“好吧,我投降。”王振华打开背包,亮出苹果和水果糖,“把你战友喊出来,我请他们吃苹果吃糖。”
韩雅看着花花绿绿的糖纸,估摸着有两斤糖,不由得愣在那里。
四九城物资匮乏,水果和糖是为数不多的营养品,是匮乏中的匮乏。
这个月,科研组每人分二两水果糖票,彭喜儿把大家的票收起来,去学院路百货三公司买糖。
结果她跑了五趟,一张糖纸都没有买回来,不是因为没票没钱,而是因为没货。
“王振华同志,你从哪弄这么多洋塘?”韩雅震惊道。
“洋糖?”王振华说道,“县委的朋友给我三斤水果糖票,我就买糖给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