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周指挥官带着红警团刚到咱们卧龙村,第一件事就是给我们下达指示说“‘百业农为先!’”李刘村长学着周朝阳的语气,一字一顿,还真有几分神似,“‘农业最重要,是根本,是基本,要守住耕地红线!民以食为天!’要优先且集中力量先发展农业!”
然后他就让各家各户汇报粮食产量。大伙儿如实报了,可他听完直摇头,说我们的‘版本’太慢了,粮食的品种不行,产量太低了,得想办法弄出亩产几千斤的‘超级作物’来。”
“亩产几千斤?”李云龙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他这辈子南征北战,什么场面没见过?可这亩产几千斤的粮食,别说见了,听都没听说过!“这……这怎么可能?老刘,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
“李团长,您觉得老汉像是那种信口开河的人吗?”刘村长苦笑道,“当时村里人听到这话,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傻眼了。活了大半辈子,咱们种地的,谁不知道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几百斤那就是好收成了,几千斤?做梦都不敢这么想啊!”
“那周老弟他……他打算怎么弄?”李云龙的好奇心彻底被勾了起来,他现在迫切地想知道,周朝阳到底有什么“法宝”,能让粮食亩产翻上几番。
刘村长嘬了口旱烟,慢悠悠地吐出一团烟雾:“周指挥官当时祭出的重要法宝,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就四个字——守正创新!”
“啥玩意儿?守正……创新?”李云龙听得一头雾水,这四个字拆开他都认识,可合在一起,他就有些摸不着头脑了。“这跟亩产几千斤有啥关系?”
“嘿,你还别说,关系大着呢!”刘村长来了精神,“周指挥官说,这守正,就是要守住我们种地的老本行,农业是根本,不能丢;创新,就是要用新作物、新方法种地,不能守旧!他还说,关键的一招叫做‘农业科学研究所’,后来大家都叫它‘农科所’。”
“农科所?”李云龙重复了一遍,这个新名词让他感到既陌生又好奇。
“对,就是农科所!”刘村长点点头,“周指挥官让这个农科所把我们村里种地的好手们都聚到一起,说是要研究什么……什么嫁接、移植,还有什么杂交水稻!”
李云龙听得眼睛都直了,这些词儿对他来说,简直比天书还难懂。“嫁接?移植?杂交水稻?这都是些啥玩意儿?能吃吗?”
刘村长哈哈大笑:“你问我,我问谁去?当时我们也是一头雾水,听都没听说过!周指挥官还写了两句话,挂在农科所门口,那叫一个扯……一个提气!”
“啥话?快说来听听!”李云龙催促道。
“一句是:‘人能有多大胆,地能有多大产!’
另一句是:‘步子要往大里迈,往远里迈,千万别怕扯着蛋!’”
刘村长一字一顿地说道,声音洪亮。
李云龙听完,先是一愣,随后忍不住拍手叫好:“好!好一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话我爱听!有魄力!不过这‘别怕扯着蛋’……哈哈,周老弟还真是……真是个妙人!”
刘村长也跟着笑了起来:“可不是嘛!当时村里人看到这两句话,都笑得前仰后合,说周指挥官这是把咱们农民的心里话都给说出来了!”
“那后来呢?这农科所真研究出亩产几千斤的粮食来了?”李云龙迫不及待地问道。
“哪有那么容易!”刘村长摇摇头,“周指挥官还挂了一个横幅,上面写着‘向袁隆平院士学习’。他说这个袁隆平啊,研究了几年就研究出来了一个亩产几千斤的超级水稻,让我们向他学习。可问题是,我们压根就没听说过这个人,也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尤其是他说的那些转接、嫁接、移植之类的手段,就和那个袁隆平一样,我们听都没听过,更是见都没见过啊!”
李云龙听完,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他虽然不懂农业,但也知道,这亩产几千斤的粮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周朝阳,到底是真有本事,还是在吹牛皮?他心里也没了底。
“然后啊,过了几天,周指挥官亲自到我们村的农科所视察,想看看咱们的‘超级作物’研究得咋样了。”刘村长叹了口气,脸上露出无奈的神情,“结果你猜怎么着?他一进门就傻眼了,我们这些人在他的农科所里,弄的还是老一套,你种你的麦子,我种我的谷子,跟在自家地里没啥两样,哪有半点研究的样子?”
李云龙一听就乐了:“这不就是换个地方种地嘛!还农科所,我看叫‘农科锁’还差不多,把一群老农民锁一块儿了!”
刘村长也笑了:“谁说不是呢!周指挥官当时脸都绿了,指着我们说,‘你们这哪是搞研究,这是过家家!知识体系不健全,专业知识缺乏,都是半路出家,需要重新学习!’”
“重新学习?学啥?”李云龙好奇地问。
“他说要建学校,让我们这些老家伙重新回炉,学那些什么……什么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听得我头都大了!”刘村长苦笑道,“还说书本没到的这段时间,先让我们做管理工作,熟悉熟悉未来发展的流程。”
“管理工作?你们这些种地的,能管啥?”李云龙更疑惑了。
“你还别说,周指挥官还真有想法!”刘村长来了精神,“他大手一挥,一口气成立了六个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畜牧局、放牧局、渔业局!让我们这些人分别担任局长啥的,制定发展计划,做好规划管理。”
“啥?六个局?还让你们当局长?”李云龙差点没把下巴惊掉,“这……这不胡闹嘛!种地还用得着规划管理?这东西完全就是靠天吃饭,你规划了半天,人家不下雨,你不也是白规划,能多做储备应急,防止灾年没有收成就算很不错了。”
“可不是嘛!”刘村长一拍大腿,“我们当时也是这么想的,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听说过种地还需要规划的!那粮食种子都不够,地里都种不满,搞规划这不是瞎耽误工夫吗?”
那你们咋办的?”李云龙追问道。
“能咋办?听指挥呗!”刘村长无奈地摇摇头,“周指挥官说了,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步,必须得执行!我们这些老农民,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还有更有意思的呢!”刘村长突然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说,“我们村总共就两三个放牧的,都是些十几岁的小孩子,你猜周指挥官咋说?”
“咋说?”李云龙的好奇心彻底被勾了起来。
“他把那些小孩子叫到跟前,一本正经地任命他们为‘放牧局局长’!”刘村长说到这里,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还给那些小孩子说要搞什么‘集约化放牧’,要‘科学放牧’,更要做到什么‘四勤三稳’!”
李云龙听完,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这周老弟,真有他的!让一群毛孩子当‘放牧局局长’,亏他想得出来!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嘛!”
“谁说不是呢!”刘村长也跟着笑了起来,“那些小孩子,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平时就知道满山遍野地疯跑,哪懂什么‘集约化放牧’?周指挥官还给他们布置作业,让他们每天写‘放牧日记’,记录羊群的情况,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那这些小孩子,能当好这个‘局长’吗?”李云龙笑完,又有些担心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