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焕的五千铁骑,俨然成为压倒顺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过领着万人队组成了严密的军阵,但却无法阻止五千骑兵的冲击。
马蹄声,喊杀声,
使得几处战团的将士纷纷打望过去。
赵盖和党守素这边,已经将郑成功的倭军合围,
吃掉剩下的两三千倭兵已经成了板上钉钉之事,所以在围攻的过程中,两人也没有那么着急了。
可当明军那边又来了五千骑兵时,他们的心,开始有些慌了。
特别是看到左边的万人队摆出军阵迎敌,右边的两个万人队却已经开始往城门的方向移动时,两人就知道这一仗,多半要输!
既然知道此战打不赢,那又何必再打下去呢?
何况明军那边的中军正在往这边移动,若再耽搁下去,恐怕就走不掉了。
“撤!”
赵盖和党守素商议后,同时做出决定。
郑成功这边,看到贼军撤了,一开始还有些不敢相信,但当他抬眼看向太原城那边,数千骑军正在冲击贼军的中军左翼方阵时,他才恍然大悟。
看那支骑军的甲胄,应该就是孙文焕的铁骑军了。
“郑桑,贼军大势已去,咱们还是就地休整吧。”宫本武藏擦拭着脸上的血污,提醒道。
郑成功摇了摇头,道:“我们这里有句俗话,叫做痛打落水狗!”
说完,
郑成功举起长刀,朗声吼道:“燕国公板载!”
两千余倭军齐声呐喊:
“板载!板载!板载!”
郑成功将长刀指向贼军逃跑的方向:“托次给给!”
随着郑成功的一声令下,
两千余倭军开始撕心裂肺般的嚎叫,然后朝着赵盖、党守素逃跑的方向发起万岁冲锋。
宫本武藏皱了皱眉,
他不明白,郑成功为何不明白穷寇莫追的道理。
当然,
郑成功是不会告诉宫本武藏,
在大明,
打胜仗,只是为将者最基本的条件,真正的分水岭,是态度!
这一仗,
他第三镇的倭兵虽是首战,但从整个战局来看,
风头是在人家骠骑军那里。
毕竟三万铁鹞子是李自成麾下的王牌,谁能灭掉这支王牌,谁的本事才是最大的。
所以,
骠骑军的贡献最大。
不仅如此,
骠骑军为了灭掉三万铁鹞子,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此战过后,
无论是待遇抚恤,还是论功行赏,骠骑军那都是当仁不让的排在首位。
至于表现可圈可点的第三镇倭军,在骠骑军面前,就不够看了。
所以,
郑成功必须要摆出一副被两倍于己的敌军围杀,他第三镇不但没有退后,反而还能追着敌军杀的姿态。
要说付出的代价,
第三镇的一万倭军,经过方山道的伏击和此战,也就只剩下两千余,减员达到了七八成。
抛开贡献不谈,至少还能谈谈苦劳。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就要让所有人知道,他郑成功的第三镇,态度是摆正了的!
……
曹明胜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