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下午,整个木南县城内到处挂着红色的大灯笼和红绿交织的丝带,显得分外喜庆和热闹。
这些灯笼其实正月十四衙门便安排匠人开始悬挂,挂了一天半,总算是全部装点完毕。
此刻有的商铺门上的灯笼上还会有几个灯谜,若是有人猜到,店家会给些小礼品。
酉时一刻(17:15),突然南城门那里响起了锣鼓声,巨大的灯车上站满了打扮成神佛的艺人,手里拿着木制的神具开始唱了起来。
其他灯车上也各有人穿着特殊的衣服爬上去,按照排练好的,开始准备表演。
随着锣鼓声,周围的居民们迅速聚拢围观,不过周围的衙役们手持水火棍赶紧组成人墙。
不少黑衣卫衙门的卫兵和预备卫兵跟随着他们的队长,散在人群中,提防着突发事件。
等到杨庆他们听到锣鼓声,灯车已经快要从南大街转到西大街了。
他们三人走到街上时,街边已经挤满了人。
杨庆懒得挤进去,便带秋香和杨天明跑到一家茶馆的二楼,看起了表演。
灯车有好几辆,除了第一辆和第二辆是县衙出钱置办的,其他几辆就是民办的,不过可以跟着官办的一起走。
第一辆是传统的神佛祈福,扮演神佛的艺人唱着经卷,伴随着鼓声为民祈福,宣传天意和王道。
第二辆是县里的书院所设置,上有青衣、白衣学子咏唱圣人学说,传忠君爱国之念。
第三辆是木南县的宗派铁剑门置办的,上面的演员身穿黑衣,捧着宝剑,摆着酷酷的姿势,还有一名白衣剑客站在花车上舞动剑刃,引起城中少年的艳羡和向往。
第四辆是县里几家青楼合伙出资弄的,一个个浓妆艳抹的女人在等车上展示着自己姣好的身材,同时伴有铮铮的琴音和琵琶声。
口哨、称赞声滔滔不绝,围观的众人中有钱者会在自己喜欢的灯车走过时,向车上扔铜钱。
几人看了一阵也就觉得没啥意思的,于是杨庆带着他们二人去街上的小贩那买了几根糖葫芦,又带着他们晃荡到北大街。
北大街那里有木南县书院举办的文会,可以猜灯谜、对对子,还有主题吟诗,若是答得好,皆有礼品相送。
几人很快就到了文会场馆,谁知道门口居然要收费,除非你是书院的学生,或是有功名在身,杨庆三人只能一人交了五十文。
文会正是在书院内举办,接着明亮的灯光,几人一进门就看到了一尊文士雕像,头戴学冠,身穿儒袍,手上拿着一本书,其上名曰《圣人训》。
不少带着孩童的父母,都带着幼童在雕像前的蒲团上跪下叩头,各自上了一炷香。
读书做官在姜国也是一条很好的道路,尤其是不想练武的孩子,若是发奋图强通过考核被朝廷选上,那也能出人头地。
杨庆他们三人并非为孩子祈愿,自然绕过,朝里面走去。
前边有岔路口,直走是灯谜展,左手是对联会,右手是朗诗台。
三人于是便选择直走,朝着灯谜展而去。
三人中,秋香认得几个字,杨天明则是大字不识一个,杨庆则是小时候找机会跟着村里亡故的一个老书生学过一些时日,不过也就识字而已。
此行,他们基本是来看个热闹。
灯谜展来者众多,他们围着展厅里立着的方形的柱子,议论纷纷。
几人走上前边发现方柱子四面都有条形字谜,柱子边上站着白袍书生核对答案发放赠品书签,如今现场已经有不少字谜被人猜出来勾掉的。
杨庆看了一阵,却是有些头痛。
因为此世的文字可跟前世的方块字不一样,是以他猜了好几个都没猜出来,有些哭笑不得。
姜国的文字偏向于象形字,是以更为形象复杂。
当然了,这是姜国文字继承于前朝炎国。
至于旁边强国大兴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字,杨庆估计和姜国应该也会有区别。
姜国书院不禁男女,灯谜展厅也有一些跟秋香打扮相似的女子,不过她们没有戴面纱。
现场若是有男女看对眼了,在现场便会相互传纸条,显得开放而大胆。
杨庆这次没有掩饰脸,倒是有不少女子给他塞小纸条,不过都被秋香收起来了。
杨天明也收到两张,羞涩的红着脸,不过他的秋香没有收。
在秋香的催促下,杨庆便带着二人又溜达到了右边的对联会,这里的对联皆是书院的老师和学子所留。
但对联不像字谜那般只有唯一答案,是以对联悬空而挂,若有人写出下联,先署名交给负责的学子。
等到文会结束,便会有人再评判优劣,选出第一,给出奖励。
“墨海扬帆,心向青云追远梦”
“静以修身,心若芷兰涵雅韵”
“绛帐传经,师恩浩浩辉前路”
...
杨庆看了几眼,心里倒是有些想法,可拿起毛笔写了几个字,却又放下了,毕竟他的书法太拉跨,跟狗爬一样!
至于最后的朗诗台,杨庆没去转,毕竟他又不是真想当文抄公扬名。
虽说唐诗宋词他背了不少,可抄的始终是抄的,不合本心!
随后他们三人去书院里的墨湖边各放了一只莲花灯,便结束了今日的灯会之旅!
...
正月十六,四方镖局开始营业,不过杨庆之前交任务比较晚,是以他还有几天假期。
上午他正在修炼,便有人前来敲门。
杨天明打开房门,来人乃是江家的下人,送来了一封请柬,乃是江中鹤邀请他今晚去明月楼宴饮。
杨庆晚上本来就没安排,自然应了下来。
到了傍晚,杨庆便带着杨天明到了明月楼,还是原来的包厢,还是原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