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见状,接着出题:“如今乱世,民生多艰,便以‘乱世民生’为题,再作一词,且需体现出对百姓苦难的悲悯之情。”
刘华依旧不慌不忙,在脑海中搜索对应诗词,便吟道:“《西江月·乱世民生》
烽火连天蔽日,哀鸿遍野揪心。田园荒废屋倾颓,百姓流离悲恨。
乱世难寻安乐,苍生饱受饥贫。唯求四海靖烟尘,还我太平乾坤。”
“烽火连天蔽日,哀鸿遍野揪心”描绘出了那战火纷飞、百姓四处逃亡的凄惨画面。
而“唯求四海靖烟尘,还我太平乾坤”则表达出了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应情应景,挑不出毛病,众人皆对刘华的悲悯情怀与作词功底赞叹不已。
司马朗见碰到硬茬子了,这小童怎么比我师父还牛掰。既然作词难不住他,那就换个高难度的,改作曲了。你个小娃娃不会连谱曲都会吧,我司马大才二十岁才通的曲。
司马朗起身说道:“请小主以这乱世中士兵们的思乡之情为主题,即兴创作曲一首,且需当场唱出,曲调需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刘华不假思索,便轻轻哼唱起来。他的歌声起初低沉婉转,仿佛是士兵们在寂静的夜晚暗自思念故乡的喃喃自语:“月色朦胧照营帐,士兵思故乡。家中爹娘可安康,妻儿可无恙。”
随着歌声的推进,情绪逐渐高昂起来:“烽火岁月路漫长,保国守边疆。待到凯旋归故乡,再把亲人望。”
那简单却又饱含深情的歌词,搭配上刘华后世那朗朗上口的曲调,仿佛将士兵们心中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保家卫国的决心都淋漓尽致地唱了出来,已经将当下的曲升华了。
在场众人皆沉浸在这歌声之中,又是目瞪口呆,不敢置信。
陆绩不禁赞叹道:“小主此曲,真可谓是唱出了万千士兵的心声,曲调优美且易于传唱,实是难得。”
陆绩清了清嗓子,又说道:“今有一景,乃高山之顶,云雾缭绕,清泉飞瀑,奇松怪石林立,请将军以此景为蓝本,作一赋,需展现出此景之壮美与神奇,且要在半个时辰内完成。”
刘华踱步至营帐一侧的书案前,大喊:“纸来、笔来、墨来”,豪气云天,这一惊一乍的,端是把众人惊得不轻。
贾诩震惊之余,赶紧铺开纸张,递出毛笔。只见小主刘华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嘴里还在吟诵
“《高山赋》
夫高山者,巍峨耸立,直插云霄。其上云雾缭绕,若轻纱曼舞,缥缈虚幻,似仙境之域。
清泉飞瀑,自山巅倾泻而下,如银河落天,声震山谷,溅起珠玉万千。奇松怪石,或挺拔如卫士,或怪异如神兽,错落有致,点缀其间。
登此高山,仿若置身于天地之间,可揽日月星辰,可感风云变幻。山风呼啸而过,似在诉说着千古往事;鸟鸣婉转悠扬,仿若在吟唱着自然之歌。
嗟夫!此高山之景,实乃天地造化之杰作,令人叹为观止,心驰神往。”
众人听得此赋意境高远,文采斐然,都围上前去观看。
只见好好的宣纸上,歪歪扭扭,大小不一,写了一大片,不仔细辨认,还真看不出这写的是个啥。此时纸张极其珍贵,真是白瞎了一张好纸。
马良不禁摇头:“小主此赋,文采斐然,将那高山之景刻画得如此细腻生动,实是佳作。只是小主这字,确实,确实豪放,嗯,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