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和荀攸斟酌再三,选定典韦和李通各自率领兵马,分一明一暗两条线,深入敌后,直捣西部鲜卑的王庭燕然。
典韦和他的业火红骑战力彪悍,自不用担心,是这次偷袭西鲜卑王庭的主力。
业火红骑做为暗线,昼伏夜行,沿途不准袭扰鲜卑百姓,翻越贺兰山,沿着鲜卑西线进军,途径人烟稀少戈壁地区,直奔王庭燕然。
至于李通,作为明线,领一万朔方骑兵,走河套平原,进入西部鲜卑东侧。
军师荀攸还嘱咐,让李典大军不要低调,要大张旗鼓得进军,沿途烧杀抢掠,祸乱西部鲜卑境内各部族,尽可能得引起混乱。
很明显,这一路军主要是为了吸引轲比能大军的注意力,掩护西线进军的典韦,同时缓解留守在朔方郡张辽守军的压力。
说白了,李通这一路大军,就是去当炮灰的,定然会遭到鲜卑各路大军的围追堵截,能活着回来的概率估计不大。
这送死的差事,为什么选李通呢,因为这个小将名声不显,看着就虎,就他好忽悠。
那做过太守的李耕,和当过西凉武将的张济,都是老兵油子了,哪里看不出此行的凶险,早就缩起脖子当了乌龟。
而李通初生牛犊不怕虎,还真信了荀攸和张辽的邪,以为这勒马燕然的机会,是张辽大元帅开后门才给自己的,别人都挣不到。
傻小子李通被蒙在鼓里,还对张辽一脸感激,千恩万谢。同时,也念着军师荀攸的好呢。
典韦和李通走后,战将就不够用了,张辽无奈,也不得不亲自下场,率领李通剩下另一万朔方骑兵;
荀攸一个文官也被拉了壮丁,从李耕手下分过来一万骑兵统领。
再加上李耕手下的剩余的一万骑兵,三人领三万骑兵各自为战,在朔方郡大地上和轲比能周旋。
张济领两万南方营兵卒,死守朔方郡最北端的一个小县城,沃野城,轲比能数倍兵力围攻沃野城,誓要拔下这颗进军路上的钉子。
西部西部骑兵本就不善攻城,而镇守该城的又是大名鼎鼎的汉华军南方营,那守将张济也是一员悍将,见识宽广经验丰富,防守初期,也游刃有余。
再加上张辽、荀攸、李耕三路骑兵的骚扰,轲比能的攻城战打得很不顺利。
但西部鲜卑兵马充足,一股脑强攻下去,沃野城也难以长久坚守,最多能坚持十五天。
轲比能也着急啊,我十万大军出征,居然被一个边陲小城给挡住了,必须攻破此城。
不然怎么引起刘华重视,又如何吸引更多的汉华军主力来援。
西部鲜卑也是发了狠,昼夜不停,轮番攻城,好为蹋顿的第一路军做好辅助,吸引更多的大汉兵力来援,减轻其南下掳掠的压力。
城内张济也是被打蒙了,鲜卑人这是吃了什么药,你们不是来牵制的吗,怎会如此不计代价,咱们又没啥大仇。
张济苦着脸,感觉自己小看了此战的凶险,冲着北方深深一躬,希望李通赶紧弄出点动静来。
不然我张济坚持不了多久,就要城破人亡。
儒将典韦,不知又从哪里搞来一件儒衫,又套在了身上。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带领业火红骑翻越贺兰山,踏入西部鲜卑腹地。
塞外风光,迥异中原,黄沙漫天,朔风呼啸,典韦军都知道自己要去干坏事,反而是士气如虹,不为风雪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