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你写小说啊?”唐晓燕笑道,“给我瞅一瞅,或许我能给你点建议呢。”
唐晓兰有种被抓包的尴尬:“写着玩儿,写的不好。。”
“余大作家也有被退稿的时候,你才多大啊?能下笔写,就已经很好了,贵在坚持。下次去星城,我给你批发一百本课外书回来,给你看,多看多写多思考,也许咱们家出个青年作家呢,你要是出书了,以后高考可以加分的。”
“还可以加分?”
“当然!我记得有个什么作文竞赛,好像是全国很多高校联合着名杂志社举办的,得奖的话,还能被破格录取呢,不过文化分也不能低,所以爱好要坚持,学习也不能落下。”
这个竞赛高校好像九八年才开始,现在没有,但是不耽误唐晓燕给她打预防针。
“下次去星城,给你批发一百本课外书回来,让你学习,再给你买个书架。”
“一百本?”唐晓兰笑说,“三妹,你开书店呢。”
“对啊,确实可以开个书店!”
唐晓兰、杨国强:“……”
“我们可以开个书店,租小说给别人看!”
唐晓燕记得前世她高中时,班上有个同学办了租书卡三十块钱,办了卡可租书,一本书租一天是两毛钱。
因为办卡就要花三十块,所以这生意基本稳赚不赔,没啥风险。
当然前提是能卖出卡。
然后就是租金,别小看两毛钱,如果卖出去五十张卡,可能不是每张卡每天都租书,但是也不是每张卡只租一本书。
买了卡,总有同学朋友吧,一次租个五本,一般也就最多只能租五本。
按照平均每个卡每天两本书出租记录,一天就有二十块收入,一个月就有六百了,这难道不出比打工强吗?
假设卖出去八十张卡,一百张卡呢?
租金也不是一直两毛,基本三年一涨,到零三年左右,一天租一本书就要五毛了。
而且书,可以买旧书,可以批发新书,其实课外读物批发的话,超级便宜。
唐晓兰现在喜欢写,那就开个店,既能挣钱,还能给她提供课外读物,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最好开始自己的房子,这样还省了房租。
反正现在买房子,怎么样都不会亏。
……
第二天,唐晓燕又去看房子了,不过去看房子之前,先去了一趟江北,看了下挂的巨幅海报还在不在。
还好,在的,并且完好无损。
给丁家两个小家伙的四毛钱,没白花。
……
唐晓燕想着开书店,最近就是开在学校附近,要么车站附近,这个时候看课外书的,多以学生居多。
一天下来,唐晓燕没有收获,倒是花了两千多块钱,买了一套音响设备,。
次日,周五了。
唐晓燕本来想今天再去跑一天,但是早上王仲春来电话了,说货已经装车了,九点钟就出发,到宝清大概两点半左右。
“你让师傅送到江北桥头,就是靠江北菜市场的这个桥头,别走错了。”
“行,两点半到。”
“要的。”
……
唐晓燕立马又给老家唐老太打了电话:“奶奶,下午有货到,我这边放不下,有一大半要放家里,您帮我喊上次那几个人给我卸货,大概六点左右到。”
“好,也一会儿去说。”
因为下午到货,唐晓燕也没出去了。
中午,两队摆摊的回来了,唐晓燕让他们下午别出去了。
“今天开始良华、广林,你们两个别服装别卖了,拢共没多少货了,卖完这批日化,我去羊城进新货,到时候你们想卖服装,就继续卖。
你们今天过去江北,工资跟上回一样,今天住那边,明天开始卖,今天卸完货,就开始把货分拣好,放房间里,丁家两老腾出来的房间很大,货分拣好,一桶一桶叠一下,应该放得下的,放房间了,你们也能休息一下,不用跟上回一样一直守着,不能睡觉,晚上,杨叔跟我一起跟车回乡下。”
事情安顿好,大家都没有异议。
吃过饭,午睡一会儿,两点钟不到,所有人都去江北桥头等货到了。
把家里余下的新的塑料水桶,也带走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