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闻刘协禅位于曹丕的时候,刘备就对当今的大汉皇帝彻底失望。生在帝王家,却无半点帝王风骨,也配称大汉天子!
如前世一般屡战屡败,等到了荆州找到孔明再成就事业,刘协早被突然冒出的各种各样的枭雄玩坏了。
刘备很着急,他必须早早拥有安定的根据地,成为一方诸侯,好迎接汉帝,重铸汉室威严。
前世称帝,实乃迫不得已的举动,其双刃性后世的史学家们分析的十分透彻。
后世的大多数读者读到刘协禅让时,因为对历史不了解,在罗贯中的引导下,会认为曹丕这不就是强逼嘛,有啥说服力。
事实上,在古代还真有说服力。
曹丕胁迫刘协退位不假,但人家手续完全合法。刘协留下一封退位诏书,昭告天下人我不干了,让位给曹丕。
无论其中有多少苟且,退位诏书是真的,曹丕的位置说实话才是最正统的。
德者居高位,理应如此。魏国在法理上才是正统,刘备和孙权是逆贼。
有人拿王莽之流举例了,说他也有退位诏书,但一群人反王莽,说明毫无说服力。
那退位诏书屁用没有,为什么王莽、曹丕都要搞?
直接杀了皇帝坐上去不就行了。
但毕竟曹丕是篡位,刘备再造大汉也有说服力。
从法理上讲,只有孙吴不具有合法性。
对刘备来说,刘协就是个巨坑。
别说刘秀解释清楚了啥的,古代书籍传播困难度极高,普通人都不识字,哪可能了解二百多年前刘秀做了些啥事。
瞧瞧曹髦,面对司马氏的威胁毫不退缩,跑到大街上用自己的死告诉全天下人司马家是篡位逆贼,把司马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古人提倡“忠孝”,李密在给司马炎的《陈情表》中却只写“伏唯圣朝以孝治天下”,忠呢?
司马家人不配提忠。(笔者自己瞎分析哈,当笑话看就行)
江东杰瑞领着“大魏吴王”沾沾自喜,刘备难不成要跟孙权一样当孙子?别说他不当,想当曹丕也不给机会。
昭烈帝才不做这种事!老子直接自己称帝。
此举胜在稳定民心,团结益州世家,还完成了刘备打小的心愿,一举三得。然而,危害也随之而来。
抛开什么正统不正统的不提,称帝轮得到你刘备吗?
大汉的正统皇帝刘协还在魏国境内活得好好的,你丫什么居心!
刘备在那时,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
穿越来一个多月,刘备便听闻了无数才冠古今的人物,日后再遇到什么人物也不奇怪。
万一跑出一个匈奴版曹操,鲜卑版曹操,或是跑出个傻冒一刀把刘协剁了,那大汉可就热闹了。
刘协活着袁绍都能产生拥立刘虞称帝的想法,袁术拿到传国玉玺就喜滋滋的称帝,刘协死后大汉乱世可想而知。
这种局面是刘备万不愿面对的,只有成为一方诸侯才可能影响大局。
而刘备选择的起兴之地,便是青州!
他要有自己的势力,逐步脱离难以成事的公孙瓒。
所以,刘备宁肯带一个拖油瓶田楷,也不愿与精明的公孙威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