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话说李明和新宇被抬至医疗点,被救治,众人可能有所不知,秦国的医疗条件,在当时六国中算是遥遥领先的,
就连当时九世霸业的晋国国君也要“求医于秦”,早在公元前581年,晋景公病重,派人入秦求医,秦桓公派出医缓诊疗,医缓诊断后,认为晋景公的病“在育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说通俗点,就是已经无药可救了。
但是,晋景公不当回事,认为不过是医生一家之言,不足为虑,不足为虑,然而生命健康对于普通和王侯将相都是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当初晋景公不当回事,换来的只能是暴毙而亡,生命没有给他一丝丝的余地,从此,我们的成语词典里,也就多了一个成语“病入膏肓”。
此时李明和新宇的病情,已经经过初步诊治,医师们一致认为,李明脏腑内受到外力撞击,有气血瘀滞,而新宇皮外伤,不足为虑。秦人认为人体有“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六气协和,方能身体健康;六气失调,就会生病,所以采取卧床休息,外加汤药,让李明身体机能得到恢复,让脏腑内淤血得到充分的吸收。
而李明和新宇,也在一天天的不安和自我安慰中,渐渐康复起来,既然回不去,就想办法,把损失降到最小,他们很快搞清楚现在的状况,身处的年份和朝代,谁能相信他们居然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秦国,大争之势。两人商议,既来之则安之,既然目前无法回去,就想办法先活下来,然后在做打算。
人往往就是这样,当打定主意以后,困难也变得不那么困难了,问题也变得不那么让人难过了。生活中又何尝不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出现,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解决,正如现在的流行语“关关难过关关过,事事难成事事成”,难过归难过,生活归生活,生活总要继续下去,不是吗?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也渐渐恢复了,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他们托人捎信去拜访商鞅,两人在医馆中,焦急的等待着商鞅先生的回信。
秦国的医馆,庄重肃穆,建筑采用了典型的秦国建筑风格,高大的墙壁上刻有精美的石雕,展现出古老医术的神秘和庄重。
进入医馆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淡雅的药香。穿过宽敞的大厅,可以看到一侧是草药区,整齐排列的草药柜上摆放着各种种类齐全的中草药,另一侧是一排排充满智慧的医书和文献。
医馆内的诊室,房间布置简洁,但并不缺乏温馨感。满头银发的老医师,正细心倾听着病人的诉说病情。
医馆的另一角的制药区,医者们熟练地将草药放入研磨器中,经过他们娴熟的手法,草药被细细研磨成粉末。然后,他们用熟练的手势调配药方,准确地称取草药的重量,混合在一起并加以熬制。
医馆里常常会有前来求医的人们,那么好奇的打量着这两位外乡人,有些人则忍不住问医师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医生们便统一的回答,这些人是商鞅先生请来的贵客。
等待的日子是难熬的,没过几天,商鞅先生终于回信了。李明和新宇来到了秦国商鞅先生的府邸,这座府邸位于山阳,是一座气势雄伟的建筑。府邸由高大的墙壁所环绕,墙壁上镶嵌着华丽的瓷砖和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入口处是一对巨大的门柱,门柱上刻有寓意吉祥和繁荣的图案,给人一种庄重而庄严的感觉。整个府邸坐落在宽阔的庭院中,庭院内种满了花草树木,古树参天,花香四溢。
李明和新宇进入府邸,迎接他们的是一位仆人,他们被带到了客厅。客厅宽敞明亮,摆放着精美的家具和华丽的摆设,墙上挂着精致的艺术品。一股古老而浓郁的文化气息弥漫在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