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应天府。
紫禁城内,一道身着龙袍的身影孤独地驻立在黎明之前的黑暗之中。
“陛下,早膳又要凉了。”
负责服侍皇帝的大太监忍不住又来提醒。
此时,成为了九五之尊的洪武皇帝朱元璋脸上却没有一丝得意之色,而是忧心忡忡地遥望北方。
“吃不下,端下去吧。”
“陛下……”
“也不知北方的战事如何了。”
“哎……”
对于战事,朱元璋身边的那位太监不敢多言,闻言只好一边摇头叹气,一边默默地指挥着宫女将皇帝的早粥端下去。
思索片刻,又追上那宫女小声吩咐她:“你等下去给皇后娘娘说一声,在这宫里,除了太子殿下,陛下就只听她的话。”
“是,公公。”
……
“来人。”
“啊,陛下可是要吃早膳?”
“去上朝。”
“啊?”
“是。”
那大太监一边摇头,一边去安排:“徐达元帅北伐元朝余孽之事,真是让人操碎了心哪……”
皇帝吃不下,睡不着。
他们这些皇帝身边的太监宫女也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身虽不在战场,心却不得不关心前线哪。
……
兵法云:兵事,国之大事也。
自宋亡元兴以来,中华百姓受蒙古人的苦役久矣。
到了灾荒之年,更加是水深火热,食不裹腹,生不如死。
近年好不容易出了个朱洪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了大明朝,中华百姓才得以喘息。
因此,大帅徐达率军北上讨元之战,成为了新生的大明王朝举国上下最为关注的一件大事。
上至天子,下至市井间的贩夫走卒,甚至是乡野村夫们,都在关心着这赌上了国运的一战。
大明不能输!
否则,蒙古铁骑再次南下,中华百姓将再次被卷入水火之中。
……
朱元璋龙行虎步,雷厉风行地走上了金銮殿,双目炯炯有神地看着文武百官列队上朝。
眼看百官堪堪站好,朱元璋便迫不急待地开口:“大明新立,眼下内忧外患,百废待兴,希望众位爱卿能多为国事操劳,造福百姓,千古留名啊。”
眼看洪武皇帝如此勤政爱民,底下文武百官自然也不敢怠慢,大事小事逐一奏来。
百官议政,各抒己见。
所提出之问题,很快都得出了对策。
效率之高,令人振奋。
官员们私下不由感叹,长此以往,一个堪比贞观,甚至超越贞观开元盛世的大明盛世不会太远了。
这样的声音,如果在以前朱元璋听到之后一定会很高兴。
然而细心的文武官员们却留意到,上时朱元璋的脸上,始终眉头紧锁,不时遥望北方。
显然心思根本就不在平常事务之上。
于是百官相互间转头对视,低声交流着:“想来此时陛下是忧心北边战事。”
“能不忧心吗?刚才各地大小事务皆有上报,但北边战事至今依然音讯全无,也不知徐达元帅北伐是否顺利。”
“元帅虽然号称百胜将军,但此战跟与往不同,乃是劳师远征,无天时亦无地利,优势并不在我啊。”
若是在关内作战,明军有着巨大的优势。
但如今战场乃是在关外的大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