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您就别看了,这都望了多久了?”侍女翠儿端着一盏香茗,轻声劝道,“王爷现在肯定忙得很,哪有时间来看您啊?”
“谁说我在等他了?”徐妙云俏脸微红,故作镇定地转过身,接过茶盏,轻轻抿了一口,“我只是在欣赏风景而已。”
翠儿掩嘴一笑:“小姐,您就别瞒着奴婢了。自从圣旨一下,封朱公子为北王,您就一直魂不守舍的。奴婢看得出来,您心里惦记着王爷呢。”
徐妙云嗔怪地瞪了翠儿一眼:“你这丫头,越来越没大没小了。什么王爷,还没成亲呢,就乱叫。”
翠儿吐了吐舌头,不敢再打趣,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陪着徐妙云。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徐母的声音响起:“云儿,你在吗?”
徐妙云连忙起身,迎了出去:“娘,您怎么来了?”
徐母一脸严肃地走进房间,看了看徐妙云,又看了看翠儿,沉声说道:“翠儿,你先下去吧,我有话要跟小姐说。”
翠儿福了福身,退了出去,轻轻地关上了房门。
徐母拉着徐妙云的手,走到窗边的软榻上坐下,语重心长地说道:“云儿,娘知道你心里惦记着朱枫,可是你也得顾及一下自己的身份啊。如今你即将成为北王妃,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皇家颜面,岂能再像以前那样随意?”
徐妙云低着头,轻声说道:“娘,我知道了。”
徐母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还有几日就要大婚了,这段时间你更要慎重,切不可出府,以免惹出什么是非来。”
徐妙云心中有些不悦,但她知道母亲是为了她好,便忍住没有反驳,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徐母见她如此乖巧,心中稍慰,又柔声说道:“娘知道你心里委屈,可是你也要体谅一下朱枫。他如今身居高位,事务繁忙,哪有时间来看你?等你们成亲之后,自然有的是时间相处。”
徐妙云心中虽然 渴望见到朱枫,但她明白母亲的苦心,便强颜欢笑道:“娘,我知道了,我会乖乖听您的话的。”
徐母欣慰地拍了拍她的手,说道:“这才是我乖女儿。好了,娘也就不打扰你了,你好好休息吧。”
徐母走后,徐妙云独自一人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五味杂陈。她既为朱枫的成就感到高兴,又为自己不能与他分享这份喜悦而感到失落。
几日的时间,对于徐妙云来说,仿佛比几年还要漫长。她每天都盼望着婚礼的到来,盼望着能够早日见到朱枫。
她一遍遍地试穿着嫁衣,想象着自己穿上嫁衣,与朱枫拜堂成亲的场景。她幻想着朱枫看到她穿上嫁衣时的表情。
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徐妙云绣好了一个香囊,里面装满了她对朱枫的爱意。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御花园中,丹桂吐蕊,香气袭人。明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更衬得皇宫气势恢宏。
乾清宫内,欢声笑语不断。今日,马皇后心血来潮,亲自下厨做了一桌菜,召来太子朱标,燕王朱棣,以及新封的北王朱枫一同用膳。
朱元璋心情大好,看着满桌的佳肴,笑得合不拢嘴。“咱就好这口,你娘做的红烧鲤鱼,还有那烧饼,啧啧,那叫一绝!”
马皇后嗔怪地看了他一眼:“多大年纪了,还像个孩子似的。枫儿,标儿,棣儿,都别愣着,快尝尝。”
朱枫连忙起身,恭恭敬敬地给朱元璋和马皇后布菜。“父皇,母后,请用。”
朱标和朱棣也跟着起身,向父母行礼后,这才动筷。
席间,朱元璋对朱枫赞赏有加,不断夸奖他在北伐战争中的英勇表现。“枫儿啊,你这次立下大功,咱心里高兴啊!咱大明江山,后继有人了!”
朱枫谦虚地回应:“父皇谬赞,儿臣只是尽力而为。”
马皇后慈爱地看着朱枫,眼中满是欣慰。“枫儿,你瘦了,得多吃点。”说着,她亲自夹了一块红烧鲤鱼放到朱枫碗里。
朱枫心中感动,连忙说道:“谢谢母后。”
朱元璋又转头看向朱棣,说道:“老四,你也要向枫儿学习,兵书战策,以后给你大哥打天下,守江山。”
朱棣连忙点头称是。
马皇后慈爱地望着朱枫,说道:“枫儿,过几日你就要和妙云成亲了,娘心里很高兴。妙云这孩子,娘是看着长大的,知书达理,温柔贤淑,是个好姑娘。你娶了她,可要好好待人家。”
朱枫连忙点头:“母后放心,儿臣一定会好好待妙云的。”
马皇后欣慰地笑了笑,又叮嘱道:“妙云是北王妃,以后无论你纳妾多寡,都要和北王妃商量,她是明媒正娶,皇帝聘礼的正妻,这其中的道理和规矩,你要明白。”
朱枫连忙点头:“母后放心,儿臣明白。”
朱元璋也开口说道:“枫儿,你母后说的对。妙云是徐达的女儿,又是你明媒正娶的妻子,你一定要好好待她。”
朱枫再次点头称是。他心中明白,徐妙云不仅是他的妻子,更是维系他与徐达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徐达手握重兵,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朱元璋对他十分倚重。
马皇后见朱枫如此听话,心中十分满意。她又说道:“枫儿,妙云的嫁妆,我已经让人准备好了,都是些上好的绸缎布匹,金银珠宝。等你们成亲之后,你就可以带妙云去看看。”
朱枫连忙感谢母后的厚爱。
一顿饭,在欢声笑语中结束。朱枫告辞离开后,朱元璋和马皇后依然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朱枫和徐妙云的婚事。
“这枫儿,真是越看越喜欢。”朱元璋笑着说道。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马皇后说道,“妙云那孩子,也是个有福气的。”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这才各自回宫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