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欣慰地点了点头,抚须而笑。
这孩子,果然没让他失望。
他仿佛看到了武当的未来,看到了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
殿内气氛庄重而温馨,烛火摇曳,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
马皇后眼含热泪,看着眼前英姿勃发的儿子,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她轻轻地抚摸着朱枫的脸颊,仿佛要将这些年错过的时光都弥补回来。
朱元璋则是一脸威严,目光中却难掩激动之情。
他看着朱枫,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一样的英勇无畏,一样的胸怀天下。
“好!好!好!”朱元璋连说了三个好字,声音洪亮,震动着大殿的梁柱,“朕心甚慰!朕的枫儿,不愧是朕的儿子!”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朱枫身上,语气威严而果断:“传朕旨意……”
朱元璋龙颜大悦,声如洪钟:“传朕旨意,即日起,为朕之子朱枫举办盛大的认祖归宗仪式,昭告天下!” 他顿了顿,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朱枫,饱含着期许和骄傲,“朕之子,当享万民敬仰!”
圣旨一下,整个皇宫都沸腾了。
宫人们奔走相告,张灯结彩,准备着这场盛大的仪式。
红绸飘扬,喜乐奏响,整个皇宫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之中。
认祖归宗仪式在太庙举行,香烟缭绕,庄严肃穆。
朱元璋亲自主祭,马皇后陪伴在侧,文武百官肃立两旁。
朱枫身着皇子蟒袍,头戴金冠,英姿挺拔,接受着百官的朝拜。
他感受到身上蟒袍的重量,也感受到肩上责任的重大。
仪式结束后,朱元璋设宴款待张三丰,席间君臣相谈甚欢。
张三丰对朱元璋治国安邦的策略赞赏有加,朱元璋则对张三丰的武学修为和高尚品德敬佩不已。
酒过三巡,朱元璋再次看向朱枫,目光中充满了赞赏和认可。
他举起酒杯,朗声道:“枫儿,你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朕心甚慰!朕欲册封你为‘大明冠军王’,享亲王俸禄,赐你府邸,不知你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惊。
冠军王,这可是无上荣耀!
可见皇上对这位失而复得的儿子的重视。
朱枫起身,躬身行礼,声音铿锵有力:“儿臣谢父皇隆恩!儿臣定当尽心竭力,为大明江山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下旨,正式册封朱枫为“大明冠军王”。
金册金印,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象征着无上的荣耀与权力。
册封仪式结束后,张三丰起身告辞,准备返回武当山。
朱元璋亲自送他到宫门口,并赐予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以示感谢。
看着张三丰远去的背影,朱元璋心中感慨万千。
他转头看向朱枫,沉声道:“枫儿,你如今的地位,仅次于太子……”
朱元璋的话音落下,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文武百官的目光纷纷聚焦在朱枫身上。
朱枫感受到众人的注视,心中既有自豪,也有压力。
他的父亲,这位大明的开国皇帝,对他的期望之高,不言而喻。
朱元璋继续说道:“枫儿,你如今的地位,仅次于太子……”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凝重,仿佛在告诫朱枫,未来的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坚持正义,不忘初心,便能克服一切困难。
朱枫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他抬起头,坚定地看向父亲:“儿臣明白。儿臣定不负父皇重托,定当竭尽全力,为大明的繁荣昌盛贡献一切。”他的声音虽然不高,却字字铿锵,回荡在大殿之中,令众人皆为之动容。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旋即目光转向一旁的太子朱标,温和地说道:“标儿,你也要以枫儿为榜样,勤勉治国,共赴大明的盛世。”朱标闻言,立刻躬身行礼:“儿臣遵命。”
殿内的气氛庄重而有序,文武百官无不心生敬畏,对朱枫的未来充满期待。
朱枫在心中默默立誓,他不仅要继承父亲的基业,更要完成张三丰的期望,成为一位真正的英雄。
仪式结束后,朱枫独自漫步在皇宫的走廊上,心中思绪万千。
他抚摸着手中的太极剑,感受着剑身传来的寒意和暖意。
这把剑不仅是武当的传承,更是他责任的象征。
他闭上眼睛,仿佛能看到未来的道路,既有辉煌的荣耀,也有艰难的挑战。
朱枫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迈步向前。
他知道,未来的路虽然漫长,但只要心怀正义,便能无往不胜。
忽然,耳边传来父亲的声音:“枫儿,今日之宴,亦是对张三丰前辈的答谢,你可愿一同前往?”
朱枫转过身,眼神坚定地回答:“儿臣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