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徐达突然出声,打断了朱元璋即将说出口的话。
汤和正欲开口,却见徐达的目光闪烁了一下,那眼神复杂难明,仿佛隐藏着什么秘密,令他心中疑惑顿生,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徐达的目光灼灼地注视着朱元璋,他的心中闪过一个白色身影,那身影渐渐清晰,最终与记忆中的那个少年重合。
他深吸一口气,感觉一股热流从胸膛涌向四肢百骸,驱散了连日来的焦虑和疲惫。
一股前所未有的坚定,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朱元璋面沉如水,帝王之气在金銮殿上弥漫开来,压抑得让人几乎喘不过气。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徐达,沉声说道:“徐达,你有何话说?”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殿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徐达身上,等待着他的回答。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仿佛一根绷紧的弦,随时都可能断裂。
徐达感受到这股压力,但他并没有退缩。
他向前一步,挺直了腰板,目光坚定地迎视着朱元璋的目光,开口道:“臣……臣有一计,可解幽州之危!”
徐达深吸一口气,一股豪迈之气充斥胸膛,他高声说道:“陛下!臣以为,我大明江山稳固,幽州之围可解,只需……大皇子殿下!” 他的声音洪亮,掷地有声,在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般敲击在众臣的心头。
“大皇子殿下,乃是我大明江山的定海神针!” 徐达一字一顿,语气坚定无比,仿佛宣告着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真理。
他的目光灼灼,直视着朱元璋,
谨身殿内,一片死寂。
落针可闻,甚至能听到殿外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所有人的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这诡异的宁静。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凝重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朱元璋的脸色阴晴不定,他紧紧地盯着徐达,震惊、疑惑、不解,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一时间难以做出反应。
他微微张开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什么也没说出来。
汤和的脸上闪过一丝惊讶,他难以置信地看着徐达,心中充满了疑惑。
大皇子?
他从未想过,徐达竟然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他下意识地看向朱元璋,却发现对方的脸色比他还要难看。
殿内的大臣们也都被徐达的话惊呆了,他们面面相觑, 有人微微摇头,表示不解;有人则紧锁眉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一时间,整个大殿鸦雀无声,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徐达,你……你这是什么意思?” 良久,朱元璋终于开口,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一般。
他紧紧地盯着徐达,
徐达迎着朱元璋的目光,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臣相信,大皇子殿下定能稳定军心,解幽州之危!” 他的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大皇子殿下……” 朱元璋喃喃自语,
“半月前……”汤和重复了一遍,目光投向朱元璋,见皇帝没有阻止的意思,便继续说道,“大皇子殿下,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决然地进了伤兵营……”
汤和的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殿内的大臣们开始窃窃私语,嗡嗡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伤兵营?那可是瘟疫横行的地方!”一位老臣惊呼,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他仿佛能闻到伤兵营中弥漫的腐臭味,看到那些躺在血泊中呻吟的士兵,感到一阵阵恶心。
“是啊,大皇子殿下怎么就……”另一位大臣附和道,语气中充满了担忧和不解。
“嘘!噤声!”一位老臣低声呵斥,阻止了众人的议论。
他抬头看了看朱元璋,发现皇帝的脸色阴沉得可怕,心中不禁一凛。
朱元璋的脑海中浮现出半个月前的情景。
那天,他收到奏报,说伤兵营中爆发瘟疫,情况危急。
他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
这时,朱枫站了出来,主动请缨前往伤兵营。
他清晰地记得,朱枫当时的眼神坚定而决绝,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