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走进大殿,躬身行礼。
朱元璋将手中写好的圣旨递给他,沉声道:“传令,命汤和即刻准备,护送越儿前往幽州。”
“越、越儿?陛、陛下,您是说…大皇子?”汤和震惊得说话都结巴起来,双手颤抖着接过圣旨,只觉得那薄薄的纸张重若千钧。
幽州战事吃紧,鞑靼铁骑凶猛异常,此时派大皇子前往,岂不是置于险地?
他下意识地抬头看向朱元璋,想从那张威严的脸上看出些什么。
朱元璋的目光凛然,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直刺人心。
“幽州危急,朕意已决。越儿身为皇子,理应为国分忧,沙场历练,方能成就大器。”他的语气坚定,不容置疑,却在看向殿外时,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与不舍。
汤和恍然大悟。
陛下这是在为大皇子铺路啊!
乱世之中,唯有军功才能真正立威。
让大皇子亲临战场,不仅能鼓舞士气,更能让他积累宝贵的经验,为日后继承大统奠定基础。
想到这里,汤和心中对朱元璋的敬佩之情更添了几分,他双手捧着圣旨,沉声道:“臣定当誓死保护大皇子周全!”
朱元璋的幽州战事瞬息万变,他不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徐达和汤和身上,更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孤身犯险。
“朕决定,御驾亲征!”朱元璋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既是大明王朝的皇帝,也是一位父亲。
他必须保护自己的子民,也要保护自己的儿子。
汤和心中一惊,连忙劝谏道:“陛下,万万不可啊!您乃万金之躯……”
“朕意已决!”朱元璋打断了汤和的话,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朕不仅要保住幽州,更要让越儿亲眼见证,大明王朝是如何抵御外敌,守护疆土的!”
此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陛下,臣妾有要事禀报!”马皇后匆匆走进大殿,她的脸上带着一丝担忧,目光却坚定而沉着,仿佛早已预料到了一切。
她走到朱元璋身边,轻轻地握住他的手,语气温柔却又带着一丝决绝:“陛下,臣妾与您同去。”
徐达身披铠甲,大步流星地走进大殿,金属碰撞声清脆有力,仿佛战鼓擂动。
他刚毅的面庞上,眉宇间带着久经沙场的沉稳与肃杀。
听闻皇上要派大皇子随军出征,他虎目中闪过一丝诧异,但随即被一种欣赏的光芒所取代。
他看得出,这位大皇子绝非池中之物,日后必将成就一番大业。
“陛下,臣徐达领命!定当竭尽全力,护卫大皇子周全!”徐达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仿佛一把出鞘的利剑,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他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头盔上的缨穗微微颤动,映衬着他坚如磐石的决心。
朱元璋看着徐达,目光中流露出一丝不舍,但更多的却是坚定。
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必须经历这样的磨砺,才能真正成长为能够担当大任的皇者。
那复杂的情绪,被徐达尽收眼底。
他看到了皇帝眼底深处的担忧,那是对儿子的拳拳爱护,亦是对江山社稷的深沉责任。
徐达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大皇子的安全。
他不仅是为了完成皇帝的旨意,更是为了大明王朝的未来。
他徐达,必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汤和此时也反应了过来。
他恍然大悟,皇帝此举绝非一时冲动,而是深谋远虑。
让大皇子亲临战场,不仅能鼓舞士气,更是对大皇子的一次历练,也是为了日后大明王朝的未来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