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吸一口气,胸腔中仿佛压抑着一团烈火,这烈火,是愤怒,是不甘,也是无奈。
他何尝不知道御驾亲征的风险?
但他更清楚,如果幽州失守,大明的北方防线将彻底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他的目光投向远方,那里是幽州的方向,那里是烽火连天的战场。
他仿佛看到鞑靼铁骑肆虐,大明将士浴血奋战。
他仿佛听到百姓的哀嚎,将士的怒吼,以及战马的嘶鸣。
他的拳头紧紧握住,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带来一阵刺痛,却无法缓解他心中的焦虑和不安。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朕……”
一个字,却如同惊雷一般,在众人耳边炸响。
群臣的心脏猛地一颤,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盯着天子,等待着他的最终决定。
朱元璋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蓝玉身上,“蓝玉……”
蓝玉浑身一震,连忙抱拳道:“臣在!”
“幽州战事,刻不容缓……”朱元璋的声音依旧低沉,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蓝玉的心沉了下去
朱元璋再次停顿,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远方,一字一顿地说道:“传……”
“传朕旨意,大军即刻开拔,驰援幽州!”朱元璋的声音掷地有声,如同一柄利剑,划破了凝重的空气。
蓝玉心中一凛,高声应道:“臣遵旨!”
“报——” 一声急促的呼喊打破了短暂的平静。
一个浑身尘土的信使跌跌撞撞地跑上聚将台,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封染血的信笺,“幽州急报!”
朱元璋一把夺过信笺,展开一看,脸色骤变。
信上寥寥数语,却如同一盆冰水当头浇下,让他感到彻骨的寒意。
幽州告急,鞑靼大军日夜猛攻,城中粮草将尽,守军伤亡惨重。
他猛地将信笺拍在桌案上,发出一声巨响,惊得在场的文武百官皆是一震。
“岂有此理!”朱元璋怒吼一声,声音中充满了压抑的愤怒和焦虑。
他来回踱步,双手紧握成拳,骨节咔咔作响。
徐达和汤和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担忧。
幽州乃大明北疆重镇,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徐达沉声说道,“臣愿率军前往幽州,解救危局!”
汤和也站了出来,“臣也愿往!”
朱元璋停下脚步,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两位老将,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好!两位爱卿忠心可嘉!”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但此战非同小可,朕意已决,御驾亲征!”说罢,他大步走向聚将台中央,猛地拿起鼓槌,重重地敲响了聚将鼓。
“咚!咚!咚!”
鼓声如雷,响彻云霄,传遍了整个军营。
聚将鼓响,三军集结。
就在这时,一群文臣急匆匆地登上聚将台,一个个面色苍白,神情焦急。
他们纷纷跪在朱元璋身后,齐声劝谏:“陛下,万万不可啊!御驾亲征,风险太大,还请陛下三思!”
朱元璋猛地转身,目光如炬,扫视着跪在地上的文臣们。
他深知他们的担忧,但他更清楚,幽州危在旦夕,他必须做出一个决断。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诸位爱卿,朕心意已决,不必再劝!” 他指着远处烽烟滚滚的方向,高声说道,“如今幽州危急,我大明将士浴血奋战,朕岂能坐视不理?!朕要与将士们同生死,共进退!”
台下将士们闻言,顿时群情激昂,高呼道:“愿随陛下出征!万死不辞!”
“陛下……”为首的文臣还想再劝,却被朱元璋抬手打断。
朱元璋面色一凛,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他抬手打断了文臣的劝谏,语气不容置疑:“此事不必再议,朕心意已决!我儿朱越尚在幽州,朕岂能置他于不顾?况且……”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一众文臣,语气中带着一丝冷意,“尔等只知固守京城,可知前线将士浴血奋战?朕若贪生怕死,有何颜面统领三军?”
文臣们仍不死心,继续苦劝道:“陛下身份尊贵,万金之躯岂可轻易犯险?还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三思而后行啊!”
“哼!”朱元璋一声冷哼,不再理会身后的文臣,他大步走到聚将台边缘,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黑压压的将士们。
寒风猎猎,吹动他的龙袍,发出阵阵猎响,更衬托出他此刻的威严与决绝。
“将士们!”他高声说道,声音在校场上回荡,“幽州告急,鞑靼蛮夷欺我大明无人!如今城中粮草将尽,守军浴血奋战,朕心甚痛!朕决意御驾亲征,与尔等同生死,共进退!”
话音刚落,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亲卫兵激动地站了出来,高声喊道:“陛下!我等追随陛下南征北战多年,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鞑靼蛮夷算什么?我大明将士不惧死战!”他猛地拔出腰间佩刀,刀身在阳光下闪耀着刺眼的光芒,“我等愿誓死追随陛下,赶走元军,保卫大明江山!”
“对!誓死追随陛下!万死不辞!”
“陛下!……”老亲卫兵忽然神情一凛,指向北方,“鞑靼……鞑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