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阴乃是郡名,但不仅仅是个郡名。
在朝堂上,一般来讲,它都指代的是那个男人。
汝阴侯诸葛琮!
爱他者恨不得对他五体投地,恨他者恨不得将他挫骨扬灰。
在当今天子还未一统天下之时,这位可是搅动天下风云,文可唇枪舌剑舌战群儒,武可领兵作战五日破三城,更是有千人胜十万的兵仙级别战功……
以一己之力,压得天下英才不敢抬头!
不知多少人被他打击得体无完肤后,夜里蒙着被子一边哭一边感叹”既生琮,何生我”!
……曾俞与汝阴侯其实并不算熟悉。
他留给他的印象,只是军议时端坐在最前方的平静的、阴沉又锐利的背影。
只是论功时永远放在第一个的名字以及附带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功绩.
只是朋友登门送礼惨被拒绝后嘟嘟囔囔对他不通人情的抱怨。
在争天下那会儿,随着主公的地盘越来越大,投诚的人越来越多,主公麾下势力也越来越复杂,但最为强势的永远是是豫州乡党。
因为诸葛琮是豫州人。
尽管想要争权而不得的青州人、徐州人对他恨之入骨,可他们却也不得不承认,只要诸葛琮在,就意味着安心、意味着胜利。
汝阴侯战无不胜,这是全天下人的共识。
哪怕身死,也以一身之力摧毁五胡王庭军。
以往强势的匈奴人、鲜卑人和乌桓人,在他死后也只敢小心翼翼试探,生怕中原再度出现一个诸葛琮。
……那时的主公麾下,很多人都对诸葛琮抱着复杂的态度。
既恨他无私无情、才华绝世,将他们这些俗人都衬托得像恶人庸人。
又敬他无私无情、才华绝世,就如同敬仰一个在世圣人,又不自主地退避三尺,不敢招惹他半分。
至于目前书房为何陷入寂静……则是因为另一个原因。
众所周知,诸葛琮曾拜师颍川荀氏大儒荀公,与司马谦、荀昭、荀清、师湘为嫡亲的同门师兄弟。
他们这师兄弟几人,感情关系十分复杂。
简单来讲,就是几个师兄曾经侍奉不同的主公,然后汝阴侯用阴谋阳谋迫使师兄们不得不背叛、咳、弃暗投明来到了主公麾下,不得不背上背主骂名。
虽然最后主公取得了胜利并成功继位,证明了汝阴侯伟大的前瞻视野,但这逼人跳槽的行为还是深深伤害了师门感情,使得几个师兄从来没给过汝阴侯好脸色。
就连听到他的名字都会下意识地绷紧面部表情,移开眼神。
汝阴侯死后,或许是荀公门下弟子们终于回忆起了曾经的师门情谊,便在匈奴问题上展现出难得的激进态度,看得其他党派啧啧称奇。
边宴便是青州乡党的代表人物,为人最好隔岸观火挑拨离间,在这种问题上不站出来蹦一蹦就浑身不舒服。
他半眯着眼睛,嗤笑着抿了口茶水。
司马谦温和地看着他,微笑:
“那只是未曾统一前的绥靖之策。现在匈奴气焰渐起,不可不压抑一二。晏之此言,过于懦弱。”
边宴又笑了一声:
“对,中书令此言极是。想当年,中书令守关不出的豪情壮举才算威猛呢,真是令在下敬佩。”
曾俞悄悄扣了扣席子。
又来了,翻旧账环节。
这是五胡犯华时候的旧事。
那时,天下还未完全一统,北部边关却又起狼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