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子立动作迅速,像个书童一样,在棺材板上研起墨来。
方晴雪在短暂的震惊过后,也逐渐趋于平静,只是觉得宁浩实在太令人刮目相看。
几天前他还是个浑身透露莽夫气息的武夫,如今他却能够摇身一变成为执笔写诗的贯府天骄。
能武能文,饶是见多识广的方晴雪,也是第一次见!
宁浩站在周健的棺材板前,琢磨着要替哪位先圣传播诗文,在大禹发光发热。
此前他想到了司马相如的《凤求凰》、李白的《长相思》、徐再思的《折桂令》、辛弃疾的《青玉案》。
这是他记忆比较深刻的几首诗,基本上不会出现漏字错字的可能。
但选择哪首才能引动天地共鸣,并助他追踪魔修,宁浩也不确定。
所以想要一次成功,宁浩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就用辛弃疾的千古名篇《青玉案·元夕》。
事实上这首《青玉案·元夕》并不是传统上的诗,而是词。
本身这是展现元宵佳节的盛况,以及词人在人群中寻找某个美人的深情追觅。
这是很有深远意境的词,脍炙人口。
不过宁浩并不准备通篇搬运过来,担心特效拉的太大,会引发许多不可控的事情。
所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宁师弟,好了……”韩子立这时候也研墨结束,双手捧着毫笔递到宁浩面前。
“辛苦韩师兄了!”
“分内之事。”
宁浩一握上韩子立的这支笔,神色便不由地惊讶起来:“好笔!”
韩子立微微一笑:“师弟若是喜欢,就送给师弟了!”
宁浩确实很喜欢这支笔,手感太舒服了,感觉待会字迹的美感还能更上一个层次。
宣纸铺开,玉质狮子模样的镇纸一放,宁浩执笔沾墨,便在宣纸上书写起来。
按照他对文道的理解,儒术是需要用才气与墨水相融,方才能够展现神妙。
否则就只是一首诗词真迹,能引来天地才气,但却不能成为儒术杀敌。
宁浩没有系统的学过儒术的纸上谈兵术,但那天在儒术堂中,还是听懂的一些……
‘明明不想读书,系统却硬我脑袋里塞知识……’宁浩想起李夫子的授课内容。
便果断运转丹田学海中的才气,灌注到笔尖与笔墨相融。
顿时笔尖泛起光芒,似是一点寒芒。
灵堂中的宁有德与方晴雪以及韩子立,心都悬在了嗓子眼上。
他们知道宁浩有过作出贯府诗文的先例。
但这个东西真的很吃才学和底蕴,有的读书人,穷其一生都作不出一首才气贯州的诗文。
也有的读书人,一首才气贯州诗文,就耗尽了毕生心血。
所以他们也不敢确定,宁浩被魔修追杀后,在迫切地想要解决危机的心境下,还能不能作出有追觅效果的诗词。
宁浩稍作酝酿,便在宣纸上写下:“众里寻他千百度……”
呜呜~
这七字一出,灵堂中突然刮起阵阵微风,似是天地才气动荡下引起了乱流。
周府内的白纱摇晃不止,灵堂外的家丁跟丫鬟们,一个个吓的脸色煞白。
“闹鬼啦!”
“少爷回魂了,有鬼……有鬼……”
这些没什么文化的家丁和丫鬟们,接触最多的就是民间说书人说的鬼怪故事。
见灵堂突然刮起阴风,棺材板都在震动……这不是闹鬼是什么?
一个个顾不上什么勾结妖魔,顿时四散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