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很有道理,那这牌匾是谁手书的?”又有网友提出了新的疑问。
“当然是李世民了,不然还能有谁?”
“绝壁不是李世民,他的字体我认得!”
“那就只能是长孙皇后了。”
此话一出,谈论戛然而止。
紧接着一个个狗头的图标跳了出来。
毕竟牌匾后面可是一首恨不生同时的情诗,前面要是长孙皇后题的字,那……
李世民头上的帽子,戴的可就有点绿了。
就在网友们陷入这片关于牌匾书写者的争论时,现场的专家们终于得出了鉴定结果。
“我见过长孙皇后的字,这牌匾看上去的确乃其手书。”
此话一出,评论区再次炸了。
“长孙皇后竟然真的为晋阳公主写下了这样的牌匾?”
“那后面的这首情诗,岂不是意味着……?”
“李世民这个帽子戴的有点太大了……”
就在网友议论纷纷之际,专家继续解读道。
“至于后面那行字太小,而且还是工工整整雕刻上去的。”
“并不能看出是出自何人之手,也很可能是后人雕刻上去的,而非长孙皇后所书。”
“而且依我看,大家的这些猜测都不成立。
毕竟长孙皇后只活了三十六岁。
而且一直在皇宫中度过,并不断给李世民生孩子,可见他们的关系很好。”
伴随着专家的解释,网友的讨论声少了不少。
但却并不是所有的网友都相信专家的话。
关于长孙皇后的流言蜚语,还是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至于考古直播现场,考察团队则小心翼翼地收好牌匾,继续向内前行。
随着一步步地考察,众人发现这座工坊内的布局不是一般的先进。
竟然采取了现代分工协作的方式,不同的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工序。
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制作,每个步骤都有专门的区域和工作台。
这种布局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显示出工坊主人在冰淇淋制作上的专业和用心。
更令考察团队和网友们惊讶的是,工坊内还配备了一些精巧的精钢机械设备。
尽管这些机械在岁月的侵蚀下已显斑驳,木质构件也多已腐朽不堪。
但依旧难以掩盖其当初精湛的工艺设计和巧妙的机械构思。
这些设备的存在,显然昭示着工坊并非仅仅满足于传统的手工制作。
而是积极地探索并实践着更为先进的机械化生产方式。
这不禁让考察团队和网友们对这座工坊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我丢!我丢!我丢!这不是我家的搅拌机吗?跟这遗迹里的一模一样!”
“我去!那个是榨汁机!绝壁是榨汁机,跟现代的构造一模一样,竟然还有承轴和齿轮……”
“这也太神奇了吧!古代的工坊里怎么会有现代机械设备的影子?”一位网友惊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