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是记得,在当时小公主背诵那首什么《三字经》时,可是有过这么一句“根命星,飞地智。腻谢法,见民过。”
后来李世民可是从小公主的口中得知,这所谓的“飞地智”就是“废帝制”,“腻谢法”就是“立宪法”!
这岂不是说,若是真按小公主口中的这个方法实施下去,他这个皇帝就变得可有可无?
李世民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小神兽该不会是所图甚大,想借着小公主的手,逐步废除帝制,掘大唐的根吧?
可……他又仔细想想,却发现这其中的逻辑似乎严密无比,且逻辑自洽,可行性非常高。
按照小公主的提议,即便真的立了宪法,皇帝依旧是国家最高的掌权者。
只要牢牢把控住军权、财权、监督权和司法权。
那么,不论是宗门还是丞相,都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而且,若是操作得当,他完全可以借助宗门和丞相的手,去对付那些根深蒂固的士族门阀。
毕竟,对于朝堂而言,最不缺的就是党派之争。
与其让朝堂之上的党派之争成为国家动荡的根源,倒不如主动出击,设立一个框架,让它们在框架内争斗。
如此一来,既能将党派之争的破坏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又能让朝堂始终保持活力,不至于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想到这些,李世民不禁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是被说服了。
不过,宪法这个名字不好,让李世民有些忌讳,不如就叫做《唐律》吧!
……
就在李世民和小公主在为了大唐未来的制度变革而深思熟虑之际。
朝堂之外的大唐天下,也因小公主所带来的种种奇物,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
伴随着高炉炼钢技术的广为传播,使得农具和工具都经历了革命性的改变与创新。
农田里,新型的钢铁犁铧翻起层层沃土;
工坊中,精制的钢铁工具提高了工匠们的生产效率。
而在沿海的州郡,伴随着新型造船技术的传播,以及朝廷下拨的蒸汽机到来。
一艘艘震撼人心的蒸汽铁甲舰被造了出来。
这些铁甲舰不仅坚固无比,而且航行速度极快,仿佛是大海中的霸主,预示着大唐海军的崛起。
然而,这些铁甲舰刚造出来不久,就有少部分被地方官员以撞礁而毁为借口上报给了朝廷。
实际上却被某些世家门阀所占据,开着浩浩荡荡地向着殷商洲的方向而去。
至于归属大唐海军的那些,则同样浩浩荡荡地一路南下,去寻小神兽口中的婆罗洲去了。
将作监内,同样成果斐然,他们终于用蒸汽机打造出了简易的蒸汽小汽车。
虽然这些蒸汽小汽车的速度和舒适度还远远无法与后世的那些豪车相比,甚至其车身还只是用木头简单制造。
但这却依旧是划时代的产品,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逐步摆脱对畜力的依赖,进入到了机械动力时代。
不过,这个新时代的曙光并非全然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