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百草经 > 第71章 吴茱萸

第71章 吴茱萸

吴茱萸研究进展

摘要

吴茱萸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中药材。本文对吴茱萸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炮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吴茱萸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吴茱萸;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研究

一、引言

吴茱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功效,常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外治口疮、高血压等。吴茱萸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镇痛、降血压、抗溃疡、抗血栓、止泻等药理作用。本文对吴茱萸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炮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吴茱萸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二、本草考证

《神农本草经》载有“吴茱萸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一名藙。生山谷。”关于吴茱萸的产地,《本草经集注》记载:“今处处有,甚多。根南行、叶细、交加,七月采,日干。”《新修本草》记载:“吴茱萸,南北总有,入药以吴地者为好,所以有吴之名也。”《本草纲目》记载:“茱萸南北皆可,入药以吴地者为良。”从历代本草记载可以看出,吴茱萸在我国分布广泛,以吴地所产者为道地药材。

关于吴茱萸的原植物,《本草图经》记载:“吴茱萸,今江浙、蜀汉处处有之,木高丈余,皮青绿色,叶似椿而阔厚,三月开红紫细花,七月、八月结实似椒子,嫩时微黄,至熟则深紫。”《本草纲目》记载:“茱萸,枝柔而肥,叶长而皱,其实结于梢头,累累成簇而无核,与椒不同。”根据以上描述,结合《本草纲目》中吴茱萸的附图,其原植物与现今药用的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相符。

三、化学成分

吴茱萸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挥发油类、黄酮类、柠檬苦素类等化学成分。

3.1 生物碱类

生物碱是吴茱萸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包括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羟基吴茱萸碱、去氢吴茱萸碱、二氢吴茱萸碱等。其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是吴茱萸中含量较高的生物碱,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3.2 挥发油类

吴茱萸挥发油是其重要的化学成分之一,主要成分有吴茱萸烯、罗勒烯、月桂烯、α - 蒎烯、β - 蒎烯等。吴茱萸挥发油具有特殊的香气,具有抗炎、镇痛、抗菌等作用。

3.3 黄酮类

吴茱萸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如芦丁、槲皮素、山柰酚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3.4 柠檬苦素类

吴茱萸中含有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如吴茱萸苦素、吴茱萸内酯等。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等作用。

四、药理作用

4.1 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吴茱萸具有显着的抗炎作用。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能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核因子 - κB(NF - κB)信号通路有关。吴茱萸挥发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2 镇痛作用

吴茱萸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能提高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的痛阈值,其镇痛作用可能与调节阿片受体、5 - 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有关。吴茱萸醇提物对小鼠化学性和热刺激性疼痛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3 降血压作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君不见,心底的山木还是被攻略了末世,我,只想保护家人!全球核战!我等凡人如何生存火影:变身宇智波怪力小萝莉时空中的深情猛A穿O:我靠系统逆袭杀穿星际沪圈霸总说他后悔了星铁:执念未了,过往依旧什么!杀我两次你还想要HE我与老婆令人心梗的恋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