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百草经 > 第103章 防风

第103章 防风

防风:自然的防风屏障与药用瑰宝

一、防风的植物学特征

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又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隶属伞形科防风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高度通常在30 - 8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根部粗壮,呈细长圆柱形,时有分歧,外皮呈现淡黄色。

(一)形态特征

根:根为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略弯曲,长度在15 - 30厘米,直径0.5 - 2厘米。根的表面呈灰棕色,较为粗糙,有纵皱纹、众多横长皮孔以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根头部存在明显密集的环纹,部分环纹上还残留着棕褐色毛状叶基。其质地较轻,疏松易折断,断面不平整,皮部为浅棕色,有裂隙,木部呈浅黄色。防风根具有独特的气味,味道微甘。

茎:茎单生,从基部分枝繁多,斜向上生长,与主茎长度相近,表面有细棱。

叶:基生叶丛生,叶柄扁长,基部有宽叶鞘,略微抱茎。叶片呈卵形或长圆形,大小为长14 - 35厘米,宽6 - 8(-18)厘米,为二至三回羽状分裂。第一回裂片呈卵形或长圆形,有柄,长5 - 8厘米,宽2.5 - 4.5厘米,再次羽状分裂;第二回裂片同样是卵形或长圆形,长2 - 5厘米,宽1 - 2.5厘米,具短柄;末回裂片狭楔形,长2.5 - 5厘米,宽1 - 2厘米,顶生的通常3裂,侧生的一般2裂,裂片全缘或带有2 - 3个小裂片。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但相对较小,顶生叶简化,仅存宽叶鞘。

花:复伞形花序数量众多,生长于茎和分枝顶端,直径2 - 4厘米。伞辐5 - 7(-9)条,长度在2 - 5厘米,长短不一。总苞片缺失;小伞形花序有花4 - 10朵,小总苞片4 - 6片,呈线形或披针形,长约3毫米,宽约0.6毫米,先端长渐尖,背面及边缘长有柔毛。萼齿为三角状卵形;花瓣呈倒卵形,白色,长约1.5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微凹,有内折小舌片。花柱基呈圆锥形,花柱长度是花柱基的2倍。

果实:果实为长卵形,长4 - 5毫米,宽2 - 2.5毫米,稍显侧扁,无毛。背棱钝圆,侧棱具有较宽的翅,与果体宽度相近,棱槽内通常有1条油管,合生面有2条油管。花期在8 - 9月,果期为9 - 10月。

(二)生长习性

防风适应性颇强,偏好凉爽气候,耐寒且耐干旱。多野生于草原、山坡以及林边地带。对土壤要求并非十分严苛,但以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最为适宜其生长。在黏土及酸性土壤中,防风生长状况欠佳。由于防风是深根性植物,主根长度可达50 - 60厘米,因此在播种前需对土地进行深耕。

(三)地理分布

防风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以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等地。在俄罗斯、蒙古、朝鲜等国家也有分布。在中国,其分布范围广泛,不同产地的防风在品质上存在一定差异。例如,东北地区产出的防风,因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根条粗壮、粉质足,质量上乘,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二、防风的历史应用与文化意义

(一)传统医学中的防风

防风在中国传统医学领域应用历史极为悠久,是一味至关重要的中药材。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防风的记载,被列为上品。书中记载防风“味甘,温。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 。这充分表明在古代,人们已然认识到防风针对风邪相关病症的显着疗效。

在历代本草着作里,防风的药用价值不断得到深入阐释与丰富。《本草纲目》记载:“防风,治风通用,升发而能散,故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周身骨节疼痹,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下乳,金疮因伤于风内痉。” 古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运用防风治病的宝贵经验。在诸多经典方剂中,防风常常担当关键角色。以“玉屏风散”为例,该方由防风、黄芪、白术三味药组成,具备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表虚自汗等病症。其中,防风走表以散风邪,黄芪固表来御风邪,白术健脾益气,协助黄芪增强益气固表之力,三药相互配合,补中有散,散中有补,共同发挥固表止汗的作用。再如“川芎茶调散”,方中以防风与川芎、白芷、羌活等药配伍,主治外感风邪引发的头痛,防风在其中发挥疏风止痛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风邪上犯头目导致的疼痛症状。

(二)防风在民间的应用与传说

在民间,防风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民众常利用防风治疗一些常见病症,如感冒头痛、关节疼痛等。在部分地区,当人们患上风寒感冒时,会采集防风的根,洗净后煮水饮用,以此缓解感冒症状。

关于防风,流传着一些饶有趣味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一位名为防风的部落首领。他身材高大魁梧,力大无穷,带领部落民众抵御自然灾害,守护家园。有一年,当地突发一场严重的瘟疫,许多人患病卧床,生命危在旦夕。防风心急如焚,四处探寻治疗瘟疫的方法。一日,他在山中采药时,偶然发现一种奇特的草。他尝试用这种草给患病之人服用,结果病人的症状逐渐减轻,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后来,人们为纪念防风的功绩,便将这种草命名为“防风”。这个传说虽带有一定神话色彩,但从侧面反映出防风在民间被视为一种能够抵御疾病、守护健康的神奇植物。

三、防风的药用价值

(一)化学成分

防风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主要活性成分涵盖香豆素类、色原酮类、多糖类、挥发油等。

香豆素类化合物:是防风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目前已从防风中分离鉴定出多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如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珊瑚菜素、补骨脂素等。这些香豆素类化合物具备多种生物活性,在防风的药理作用中占据重要地位。

色原酮类化合物:防风中含有多种色原酮类成分,像升麻素苷、5 - O - 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等。研究显示,色原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等活性。

多糖类:防风多糖是其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多糖类物质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提升机体免疫力、维持机体健康意义重大。

挥发油:防风挥发油包含多种挥发性成分,例如β - 蒎烯、α - 蒎烯、月桂烯、石竹烯等。挥发油具有独特气味,可能与防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存在关联。

(二)药理作用

解热镇痛作用:现代研究证实,防风具有显着的解热功效。其有效成分能够抑制内毒素引发的发热反应,降低体温。同时,防风还具备出色的镇痛效果。通过对小鼠开展热板法、扭体法等实验,发现防风提取物能够提高小鼠的痛阈值,减少疼痛反应。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调节神经递质的传递等因素有关。

抗炎作用:防风对多种炎症模型均有抑制作用。研究发现,防风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与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 α)、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等,进而减轻炎症反应。此外,防风还能够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等的合成,发挥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实现,如核因子 - κB(NF - κB)信号通路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万界观影?不!是圆梦大师!全球冰封,关我无限合成什么事云闪富的生命盲盒之旅原神:更新后手机连接了提瓦特爱澈不够甜,快加糖文案馆全剧终主人轻点罚,十七还不够听话吗重生末世,必须从报仇开始天灾末世:手握随身公寓,囤千亿物资末世重生之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