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金娥闻言,心中不禁一动,连忙恭敬地向老者行礼,并急切地问道:“老先生,多谢您的夸赞。只是不知您刚才所言的更高深的医法究竟是什么呢?小女子愿闻其详。”
老者微微一笑,捋了捋下巴处雪白的胡须,然后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小姑娘,我所说的乃是道医之法。这种医法可不单单只能治疗身体表面的疾病哦,它更能够深入人体内部,调理经脉气血,治愈那些难以察觉的内伤;甚至对于人的精神损伤也有着独特的疗效。只不过嘛……”说到这里,老者稍稍停顿了一下,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不过什么呀,老先生,请您快些告诉晚辈吧!”邓金娥焦急地催促道。
老者看着她那充满渴望的眼神,轻轻叹了口气,接着说:“这道医之法的修炼之路可谓是崎岖坎坷、布满荆棘啊。其中需要经历无数次的磨练与考验,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所以,想要学好这门医法并非易事。但是,如果姑娘你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老夫倒是愿意倾囊相授。”
邓金娥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无比,仿佛燃烧着一团炽热的火焰,她毫不犹豫地说道:“只要能够救助更多处于病痛折磨中的患者,哪怕前路充满艰难险阻,我也绝不会有丝毫退缩和惧怕!”那位老者微微颔首,表示出满意之情,他缓声言道:“甚好,明日清晨时分,你务必前往镇西苦竹林深处的道观寻我,切记,过时不候。”言罢,老者身形一转,便头也不回地朝着远方渐行渐远。
邓金娥双手紧紧地握住那份象征着希望与责任的证书,目光痴痴地凝视着老者远去的背影,直至其完全消失于视线之中。此时此刻,她的内心已然被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所填满。她深深地明白,从这一刻开始,自己即将踏上一段崭新的征程,而这条道路的前方或许隐藏着数不清的未知挑战与重重困难。然而,面对这些可能存在的阻碍,她毫无畏惧之意,因为拯救那些饱受疾病摧残的生命早已成为她此生矢志不渝、永恒不变的崇高追求。
次日,天际尚未泛起一丝鱼肚白之际,邓金娥就已经在丈夫卓振东的陪伴之下,依照前一日与老者的约定,匆匆赶到了位于镇西苦竹林内的那座神秘道观。远远望去,这座道观显得格外古朴典雅且简洁大方,整座建筑竟然全部都是由青翠欲滴的竹子精心搭建而成,四周还隐隐飘散着一缕缕沁人心脾的淡淡药香。
邓金娥怀着满心的敬畏与期待,轻轻地抬起手,用指尖轻叩那扇略显陈旧的大门。没过多久,只听得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紧接着,一名身着道袍、面容慈祥的老道出现在眼前,并缓缓将大门敞开。
“道长在上,请受弟子携夫君一拜!”只见那身姿婀娜、面容姣好的邓金娥快步上前,紧紧拉住身旁气宇轩昂的丈夫卓振东,一同向着眼前仙风道骨的老道深深地躬身下拜。
那老道微微一笑,轻轻一挥手中的拂尘,缓声道:“快快请起,不必如此多礼。贫道林素灵云游四方,途经此地,不想竟与你们夫妇二人相遇,实乃缘分。我这里恰好有三卷珍贵的医书,观你二人颇具慧根,想来与此书颇为有缘,但贫道并无收徒之意,只盼你日后能够坚守本心,以医术救死扶伤,造福苍生。”
邓金娥眼中满是感激之色,郑重地说道:“道师今日传艺之恩,弟子没齿难忘。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此等大恩大德,弟子定当铭记于心,不敢有丝毫忘却。”说完,她不顾老道阻拦,再次拉着卓振东一同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眼见这对夫妻如此执着,老道不禁摇头苦笑,叹道:“你这小丫头,倒是顽皮得很呐!也罢,既然你们执意要行此大礼,那贫道便受了你这三拜之礼。从今往后,就赐予你一个记名弟子的名分吧,也算是一段难得的缘法。”言罢,他伸手扶起了地上的邓金娥和卓振东。
踏入道观那扇古朴而又青翠的竹门之后,邓金娥怀着满心的期待与敬畏之情跟随着老道缓缓前行。只见道观内青竹悠悠,香烟袅袅,透着一股肃穆清幽之气。
终于来到一间清静谧的厢房之中,老道从一个陈旧的木箱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三本泛黄的书卷,郑重其事地递到邓金娥手中。他缓声道:“这第一本乃是道医入门之法——《道素论》,你需得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仔细研读,切不可急躁冒进。”邓金娥双手接过此书,轻轻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然而,书中的文字却如天书般晦涩难懂,让她不禁微微皱眉。
但老道紧接着又拿起另一本书卷,继续说道:“这第二本名为《鬼门十三针》,其中所记载的针法精妙绝伦,威力非凡。你定要勤加练习,好生研习,日后必能有所成就。”邓金娥听言,心中一喜,赶忙将这本书也接了过来。
最后,老道再次取出一本更为厚实的书卷,眼中闪过一丝自豪之色,道:“这本《长春功》乃是中级木系功法,堪称我道医一脉的宝典。若能将它与这本《金针渡穴》之法相互配合运用,对于诊治绝大多数的疑难杂症都将会有着极大的帮助。”说罢,他伸出手指在邓金娥的额心轻轻一点,瞬间,整套《长春功》的内功心法便如同潮水一般涌入了她的脑海之中。
邓金娥只觉得一阵清凉之感传遍全身,脑海中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她连忙双膝跪地,恭恭敬敬地向老道叩头致谢:“多谢师傅传授大法!弟子一定不负师恩,刻苦修炼!”
此时,一直陪在一旁未曾言语的卓振东见妻子如此幸运地得到了老道的真传,心中也是欢喜不已。
就在这时,老道忽然转头看向跪在地上尚未起身的卓振东,微笑着说道:“既然你们夫妻二人今日一同前来,也算与我有缘。这套《摘星手》便赠予你吧,回去之后好生修习,待熟练掌握之后再传给丫头,也好助她在修行之路护持自身。”说着,老道同样伸手在卓振东的额前轻轻抚过,刹那间,一套完整的功法秘籍就毫无保留地传入了他的脑海之中。
卓振东简直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他原本只是陪同妻子前来拜师学艺,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也能够获得这般珍贵的赏赐。他激动万分,赶忙磕头拜谢:“多谢师傅赐法!弟子定当竭尽全力,不辜负师傅的厚爱!”
“你若有要事缠身,尽可先行离去。丫头就暂且留于这道观之中,好生修习一番道法。待得七日之后,你再来此将其接走即可。”卓振东环顾四周,只见这道观清幽宁静,周遭也未见丝毫凶险之象,心中稍安,便恭恭敬敬地跪地拜别。他暗自思忖着,七日之后前来接人,如此安排恰好能够与一同返回卓山的行程相契合。
时光匆匆流逝,数日之后,那邓金娥便安心留在了这青竹观内。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落在庭院时,她便会起身跟随那位白发苍苍、仙风道骨的老道长,以及观中的两位师兄一同忙碌起来。他们或是穿梭于郁郁葱葱的药圃之间,悉心照料那些形态各异、散发着阵阵清香的草药;或是围坐在古色古香的木桌旁,仔细分辨各类药材的特性和功效,探讨如何合理地搭配用药以发挥最佳药效。
日复一日,邓金娥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道医知识的钻研当中。从最初只能辨识几种常见草药,到渐渐地熟悉数十种乃至上百种草药的性味归经;从对药物配伍一知半解,到能够熟练掌握君臣佐使的精妙组合。
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更深刻领悟到了道家养生治病之道所蕴含的深邃哲理。
随着时间的悄然推移,邓金娥在道医这条道路上渐行渐稳,逐步登堂入室。而她对于道医的热爱与执着,也如同燎原之火一般愈燃愈烈,驱使着她不断向前迈进,向着更高深的医术境界奋力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