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卓家众人都忙碌不堪的时候,有的人忙着开店做生意,有的人则专注于盖房子改善居住环境,还有一些人正在紧张地完成转职任务,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手头的事务当中,忙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则震撼人心的消息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迅速传播开来,席卷了整个地区。
原来,熊氏一族在尝试升乡的过程中遭遇了惨痛的失败。他们所属的七个村子竟然有四个被凶狠残暴的流寇攻破,剩下的三个村庄也遭受了重创,变得残破不堪。
原本拥有五千多人口的繁荣景象瞬间荡然无存,如今仅仅只剩下不到一千人苟延残喘着。
得知这一噩耗之后,交河镇立即采取行动,匆忙派遣出三百名装备精良的甲兵,以最快的速度向着熊氏所在之地疾驰而去,希望能够给予他们及时有效的援助和支持。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熊氏一族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做出艰难的决定,将那两个尚存一丝生机的村庄,以及蛟河东部地界管辖权上缴给交河镇,以便能够集中所有残存的人力物力,坚守住位于熊心坡的总堂村庄——大熊村。
此时此刻,交河镇守府的大堂内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凝重氛围。镇长曹碷端坐在正位之上,他那原本和蔼可亲的面庞此刻显得格外严肃。在他的两侧,依次坐着卓不凡、邓绾等镇上德高望重的重要官员们。他们每个人都眉头紧锁,神情肃穆,仿佛肩头压着千斤重担一般。
此次紧急会议的议题,正是围绕着熊氏部落战败后所引发的一系列棘手问题展开讨论。
经过长时间、全方位且极为深入地探讨之后,众人终于达成了一致的共识。
此时此刻,局势异常紧张,犹如泰山压卵一般沉重而险峻。摆在我们面前最为紧急、迫在眉睫且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任务,无疑就是要死死地守住交河镇东部那片辽阔无垠的疆土。
然而,令人痛心疾首的是,熊氏试图升乡的行动惨遭失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了在交河东部地区涌现出众多规模庞大、人数超过千人的流民武装力量。这些人被称为流寇,他们四处游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痛苦。
如今,仅仅依靠区区 300 人的交河东部卫连来进行防守,实在是杯水车薪,力不从心。面对如此数量众多且穷凶极恶的流寇,这点兵力就连勉强维持防御态势都难以做到,更别提主动出击去剿灭他们了。
形势之危急,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如果不能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而,仅仅做到这一点远远不够,他们深知必须要在这片东部地区妥善地安置好那些因为残酷战争而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熊氏部族民众们。
为此,大家决定组建一支专门的东部卫戍部队,以此来更进一步地增强对于东部这道天然屏障的守护力量。而且,考虑到实际情况,此次迁居至东部的氏族力量绝对不能太过弱小。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其人口数量应当至少达到千人以上,否则将难以有效支撑起东部复杂多变的局势。毕竟,这件事情不仅仅关系着整个交河镇的生死存亡与未来发展,更是每一名交河镇官员责无旁贷、义无反顾的神圣使命所在!
然而,就在那关乎众多百姓命运的具体实施方案即将尘埃落定之时,一场犹如火山喷发般激烈的争论毫无征兆地骤然爆发!现场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起来,众人的情绪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一般,一触即发。
经过长时间的商讨和权衡,最终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将拥有多达 1200 余口人的堌塬张氏家族整体迁徙到东部的二熊村,将近 1100 名人口的黎氏族人则要迁往三熊村;与此同时,重建已破损的四个村庄,迁居堌塬一带四个800人左右的小氏族,充实东部力量。
这样的安排可谓是用心良苦、深思熟虑,旨在通过巧妙布局,让张、黎两个村落与熊氏总堂所在的大熊村相互呼应、紧密相连,从而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御三角,再加上四个防御型村寨,就能很快恢复东部防线,清剿流寇;另外交河镇也能清空堌河南岸的氏族势力,将堌塬一带打造成交河镇直属村寨,可谓一举多得。
原本所有人都对这个精心谋划且面面俱到的决策充满信心,认为它必将为这片土地带来长治久安。可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个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居然遭遇到了来自敖氏一族的强烈反对。敖氏仿佛一头被激怒的雄狮,毫不留情地向这项决议发起猛烈冲击,使得整个局势一下子陷入混乱之中。
敖氏代表挺直腰板,义正言辞地说道:“诸位大人,那与我们敖氏领地接壤的三熊村理应交由我们敖氏来管理!”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仿佛这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
敖氏之所以会提出如此要求,自然不是空穴来风、无凭无据的。原来,敖氏和熊氏之间存在着源远流长的渊源,可以说是同根同源,彼此间有着错综复杂、难以割舍的联系。从这个角度来看,让敖氏接管三熊村似乎确实顺理成章、合乎情理。
然而,交河镇的其他氏族官员们可不吃这一套。他们一个个眉头紧皱,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神情,敖氏现今有村庄五个,人口过3000人,平白无故地把一个村庄拱手相让给敖氏,从而助长敖氏的势力,这种事是没有人愿意。
特别是在熊氏升乡这件事上,敖氏的表现实在令人诟病,若当时敖氏能主动出击,支援熊氏,这会三熊村早已落入敖氏之手,压根等不到交河镇出手相救,战场上没拿到的东西,想在谈判桌上拿到,哪有这种好事。
当时面对流寇对熊心坡发起的凶猛攻击,敖氏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牵制,致使熊氏遭受了沉重的损失。正因如此,熊氏一族对于敖氏的种种作为早就心生怨念,但无奈今时今日自身的实力已大不如前,即便心中愤愤不平,也唯有咽下这口气,选择隐忍不发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