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射进窗棱,李墨曜揉了揉眼睛,打着长长的哈欠坐起。
昨天晚上思虑过甚,一整晚都没睡好,想着昨天与贾铭章的约定,他不得不起身穿好衣服前往众诚厂。
不到十分钟的路上,他总结了昨晚的得失。
很显然,江瑜然很忌惮自己去见谢向明,那人虽然是她的老公公,但也算得上是蓝景的金主啊,为什么提到谢董事长让她如触禁脔呢?这里面肯定有蓝景的内部原因,但听江瑜然昨晚的口气,显然又不止于此。是自己的思路出了问题?
从历史上看,谁抓住了未来谁就能一跃而起,英国抓住了属于当时“未来产业”的蒸汽机,美国抓住了电力、计算机和通信,如今肯定是要抓智能化。这本身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但在核心被抓在别人手里的前提下,一家小公司能做到的不是去想办法做原创,那是不现实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模式。
工商民于一体的高融合性社区模式肯定错不了,这是怎么看都只有利处没有弊端的,如果硬要说弊端,那就是会冲击到现行的企业平台,但就算不这样做就不会受到冲击了吗?
目前的战略新兴产业是以工业4.0为核心要素为产品的产业,代表着当下的生产力,那么……
短短十分钟,李墨曜被自己的想法给惊到了,他意识到自己“错”在哪儿了。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事物是永恒运动和不断变化的。河流的水流不息,当人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时,所接触的水已经不是第一次的水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确实“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其延伸观点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种看似延伸的说法却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是错误的。从而导出的结论是,“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是谬论。”
同样,受过教育的人都能悟出这个道理,并且能理解它,于是在别人眼里自己就是那个在真理之上又多走了一步的人。也无怪乎江瑜然会有那样激烈的反应,正常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此。相比之下你的老公公不知道比你高明多少喽。
一路上的反思结果就是:没有反思。
李墨曜总结出,自己的着眼点不是现在,而是未来产业。未来产业应该是以工业5.0的核心要素为产品的产业。产业的核心当然是人。这个概念他在德国学过,没想到竞争不知不觉间已经植根到了思维底层,这说明这条思路从根本上是正确的。以全人类各民族文化知识智慧为基础素材,最终实现有创无类,使得人人可以借助并使用互联网创作物质和精神作品,分享人类创作,共享人类智慧,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天呐!这是什么……”
李墨曜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他的大脑就像被倒扣在一座大钟里,然后外面有个小和尚轮着钟锤“咣咣”地敲击着,他一边走一边被“嗡嗡”的大脑搅得浑浑然,一时间他把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政治课都翻了出来,那些当初极不情愿背下来的文字段落,一条条的清晰的跃入脑海,那个被理想主义者念了几十年的词差一点儿就脱口而出了。
翻滚着……不断的翻滚着,一直走到众诚厂的大门口他还不敢相信是真的。技术的确会推动时代的变革,可变着变着,居然变到这里来了,原来真理一直都在,只不过太多的人看不见而已……
“呃……你好……”
一个挺高的大个子,晃着圆圆的脑袋试探着在向他打招呼,被自己脑海里的想法搅动得七荤八素的李墨曜仍然晕乎乎的,他有些不认识眼前的人,但对方显然是认识他的。
“哦,那天面试……”
大个子似乎是个应届毕业生,他张开五指笑吟吟地打着招呼,说起话来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
“哦哦,想起来了,东北科技大的……”
“义珍,呃……我的名字。”
这人脸上泛着羞涩。
义珍?好古怪的名字,李墨曜试探着问:“你姓义?”
“啊不,我姓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