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粼粼的滴水湖畔,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周围建筑的轮廓,今天的天气比先前好,久违的阳光终于从云层里射出,偶尔有几只水鸟掠过水面,留下一串涟漪。
程新雪办公室的窗户正对着滴水湖,偶尔沉闷的时候抬眼看一看窗外的景物就能让心情舒缓许多,她刚刚签批过几条OA,眼睛有点儿发酸,于是她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这时响起一阵敲门声。
“进来。”
程新雪重新把眼镜架回到鼻梁上,工作二十年,程新雪一直像一台精密的钟表,每天的时间安排都很紧凑,一会儿她把一个新的构想和商家进行高谈,那个年轻人应该快来了吧。
出人意料的是,进来的并不是约好的商家。
“路处长?找我有何贵干?”程新雪显得有些意外。
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落入程新雪的视线。他身姿挺拔而不失沉稳,岁月似乎在他身上雕琢出了更加深邃的轮廓。头发虽已略显斑白,但经过精心打理,显得整洁而有型,鼻梁上的眼镜更显露出一种学者的气质。
“这么多年关系了,没人的时候就别称职位了。”
这位路处长倒不客气,很随意地坐在待客的沙发上。
“可现在是工作时间呀,你有事?”程新雪靠在椅子上,端庄而严肃。
“有事,是为那个高融合社区的项目而来的,我们的评估结果出来了,高融合社区的绿色环保理念非常符合我处的项目规划,但如果报上去显然很难通过,你怎么处理房价的问题?”
“可以通过人才公寓政策。”程新雪不假思索地说。
“但这里是沪上,地皮很贵,造价也很贵,如果放在以前我敢肯定有一百家房企会争相竞标这个项目,但现在不行了,房价虽然没有断崖式的下降,但房企能保住自身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即使是临港土地也很紧张了。”
路扬,规划和自然资源处处长,程新雪的老熟人,当年一力促成ASS公司与LIAIR的合作,虽然是公务人员,但路扬是学者型公务员,二十年前就参加过机器人世界杯大赛,他很懂行。
“可如果推动的话,肯定会有人承建吧。”程新雪早已过了年轻气盛的年纪,虽然比路扬小三岁,但睿智与沉静已经写在脸上了,所以她能当管理者,而路扬只能负责具体项目。
路扬点点头:“没错,如果硬推的话,但强扭的瓜不甜,所以我迟迟没打报告的原因就是想再深入做一下调查,看看这件事能否真正的在临港落实。”
程新雪点点头:“这是一个负责的人应该想到的,不过既然来了不如再等一等,我约的人快到了,听听他的建议再走也不迟。”
“约的谁?”
“李墨曜。”
“哦,就是工先锋的李墨曜。”
“正是。”
路扬点了点头:“江伦和于时都提过这个人,早就想见见他了,没想到这么巧。”
“也不算巧吧,这个概念还是他提出来的呢。”
“原来如此……”路扬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然后重重地靠在了沙发椅背上。
……
……
从网约车上下来,李墨曜直奔管委会大楼。无人车虽然方便,但奈何太慢,不能满足灵活交通的要求,他这个搞工业智能化的有的时候不得不感慨还是和人打交道方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