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大趋势下,“智慧社区”是近几年物业服务行业的热词,然而那只是热词而已,目前智慧社区的改造中从来没有对三十年以上旧小区改造成功的案例。
如果只是围起围墙,安上几道电子门和人脸识别是完全达不到智慧社区需要的效果的。
这些年失败的案例不少,但最离谱的也没有这样啊?
“这不是骗人嘛!”
李墨曜一言即出就有点儿后悔了,他突然想起来这只是一群与时代切割了的老年人啊,但这句话已经引起了更大的群情激愤。
“对!就是骗人,说白了就是圈地收钱!”
“告他们!”
“对对对,不能让这些黑心的人得逞。”
这问题大了,李墨曜想收也收不住了,自己不知不觉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蛊惑者,但他不是那种不负责的人。
“都有哪些单位参与进来了?”
李墨曜想弥补自己失言的过错。
“好像是市政。”
“不对不对,市政只是指导单位,具体施工是什么公司……”
一些人七嘴八舌的开始分析。
然而这些“包打听”的大爷大妈们除了道听途说的信息之外,就没有一点儿有价值的信息了。
李墨曜问:“难道具体改造方案没和居民们沟通吗?”
“哪有啊?我们这些老百姓能知道什么?”
这就比较麻烦了,想解决问题必须从源头做起,虽然凭李墨曜本能的感觉所谓的智慧小区就是忽悠的人,但他没有证据。
虽然自己是本地人,但自从读大学后,就很少回家,十几年过去了,自己也算是“人生地不熟”喽。
也许贾铭章能帮忙想办法,众诚厂离这片儿又不远,何况这里原来还是精机一的职工住宅区。
“好,各位大爷大妈,我只是临时回来几天,不敢保证能解决问题,但我反映一下,也许能有妥善的答复。”
李墨曜以为很委婉的说话方式让那些原本抱有期望的老年人露出失望的神色,一些人鄙夷的转头离开。
“行了行了,人家在沪上忙着呢,能有空过问一下咱们的事儿说明李家小子不忘本,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办不成也不是他的事儿。”
张叔站出来给李墨曜解围,一些人的脸色好看了一些,但还是没抱希望的离开了。
“回来一趟不容易,你爸那个人嘴是损了点儿,但人还是不错的,多回家陪陪吧,咱们老精机一的子弟里也就你最出息了。”
得了张叔的安慰,李墨曜的心情好了点儿。
回到家里告了个别,李墨曜收拾东西往众诚老厂区走去了,这一段他都打算住在宿舍,一来可以躲避并不融洽的家庭氛围,二来也可以专心工作。
先锋组的人已经到了沈州,但他们住在高新区,那里才是他们工作的主阵地,李墨曜往群里发了一个红包,并且做出了约束。
“不许喝酒啊,更不许闹事儿。”
“头儿,你也不看看我们住什么地方,这片儿出门十里都看不着一家小卖部。”
这倒是实情,新厂区李墨曜也去过,那片儿确实荒凉,倒不是说周遭都是大野地,基本上都是厂区,白天还有几个摆摊的,到了晚上是连路灯都没有,真正的伸手不见五指。
“那就好,项目结束后我给你们放三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