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奇勋和曹尚佑在努力挽回旧合作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新的合作机会。经过一番筛选,他们锁定了一家名为 “希望之光” 的公益组织。这家组织在教育扶贫领域颇有建树,且一直关注残障儿童的教育问题,与成奇勋他们的公益理念有不少契合之处。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成奇勋和曹尚佑早早来到了 “希望之光” 的办公地点。这是一座坐落在城市边缘的小楼,周围绿树环绕,环境清幽。楼前的小花园里,摆放着一些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充满了生机与温暖。
两人整理了一下着装,深吸一口气,迈进了大楼。“希望之光” 的负责人林女士早已在会议室等候,她是一位温婉而干练的女性,眼神中透着对公益事业的热忱。
“欢迎二位,久仰大名。” 林女士微笑着起身迎接,她的声音柔和却充满力量。
成奇勋和曹尚佑连忙回应,在会议桌前坐下。成奇勋率先开口:“林女士,非常感谢您能抽出时间与我们见面。我们了解到贵组织在教育扶贫方面成果显着,我们的公益组织一直致力于残障儿童的康复与教育,我想我们或许能找到合作的契机。”
林女士轻轻点头,目光中流露出一丝赞许:“我也有关注你们的公益行动,尤其是这次危机处理,能看出你们的诚意和决心。不过,在合作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你们对于残障儿童教育的具体规划。”
曹尚佑接过话茬,从包里拿出一份精心准备的资料,递到林女士面前:“这是我们的规划方案。我们计划在偏远地区建立更多的特殊教育学校,配备专业的师资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同时,也会开展线上教育项目,让更多的残障儿童能够接受教育。”
林女士接过资料,仔细翻阅起来,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对于师资培训,你们有怎样的计划?毕竟残障儿童的教育需要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成奇勋认真回答:“我们已经与一些师范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会有专业的教师前来培训。同时,我们也会邀请国内外的专家进行线上讲座和指导。”
经过一番深入的交流,双方对彼此的理念和规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然而,在具体的合作细节上,却出现了分歧。
在讨论资源分配时,“希望之光” 希望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偏远地区的学校建设上,而曹尚佑和成奇勋则认为,线上教育项目同样重要,需要足够的资源支持。
“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急需实体学校,他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 林女士说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成奇勋耐心解释:“林女士,您说的没错。但线上教育可以覆盖到更多无法前往实体学校的孩子,而且成本相对较低,能让更多孩子受益。”
双方各执一词,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有些紧张。这时,曹尚佑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我们可以先按照一定比例分配资源,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在学校建设的同时,逐步推进线上教育项目。”
林女士沉思片刻,最终点了点头:“这个方案有一定的可行性,不过具体的比例还需要进一步商讨。”
除了资源分配,合作后的管理模式也是一个难题。“希望之光” 有着自己成熟的管理体系,而曹尚佑他们的公益组织也有一套运行方式,如何融合两者,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们希望在合作项目中,能够保持一定的自主性,毕竟我们对教育扶贫有着丰富的经验。” 林女士说道。
成奇勋表示理解:“我们也希望能保留一些我们在残障儿童领域的特色管理方式。或许我们可以成立一个联合管理小组,双方各派代表,共同决策。”
经过数小时的讨论,双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仍有一些细节需要进一步协商。离开 “希望之光” 时,天色已经渐暗,成奇勋和曹尚佑虽然有些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这次见面虽然有波折,但好歹有了进展。” 成奇勋说道,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曹尚佑点头表示赞同:“是啊,只要能为孩子们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再辛苦也值得。”
回到公益组织后,成奇勋和曹尚佑立刻组织志愿者们开会,向大家通报了与 “希望之光” 洽谈的情况。志愿者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表示支持合作,认为这将为残障儿童带来更多的帮助;也有的提出了一些担忧,担心合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大家的担心我们都理解,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困难就放弃合作的机会。” 成奇勋看着志愿者们,目光坚定,“我们要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克服困难。”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成奇勋和曹尚佑与 “希望之光” 的沟通更加频繁。他们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就合作细节进行深入交流,不断调整和完善合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