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林看到清单后满心欢喜。
上面清晰地记载着:缴获敌人的大型战船 38艘,中型战船 185艘,小型战船 137艘。
另有大型的运输海船 120艘,中型运输船 326艘,小型快船163艘,损毁者不计……
孙少林边看边在心里快速地计算了一下。
大小战船加起来刚好 360艘。
运输船共有 509艘。
所有船只总计 869艘。
这数量几乎快赶上大明水师现有的船只数量了。
也就意味着拥有了这些船只之后,大明水师的实力能够暴涨一波。
并且是暴涨了 50%以上。
这还是因为战船的数量相对不够多,不然涨幅能达到 80%以上!
这让作为水师主要将领的孙少林,怎能不欣喜若狂呢?
至于大明水师实力增长幅度的问题。
这毕竟不能单纯以战船的数量来衡量,因为大明水师也是需要运输船的。
特别是在如今这种作战方式下,对弹药的消耗相当巨大。
每次水师出战,不但需要运送大量的粮草和茶叶,还有豌豆、蚕豆、黄豆和绿豆等物资。
还要专门安排一些船只负责运送炮弹和炸药。
如果是长时间的长途作战,那么运输船所占的比例将会更高。
所以对于大明水师来说,不仅战船重要,运输船同样至关重要。
而在旁边的孙维藩,关注的却是另一组数字。
因为孙维藩不在意船只数量的多少,他更看重的是物资。
清单上是这样写着的:“缴获的金银财宝折算下来约有 1亿两白银,另有茶叶、布匹、瓷器等物占了所有物资的 5成,金银财宝占了半成,另有 4成半为粮食。
所有粮食加起来约有 160万余石,另有火炮五十几门,八牛弩四百余架,各种火药上万斤……”
总共 160万多石的粮食,换算成后世的单位就是 1亿多斤。
此时在大明的实际控制区域之内,总人口也不过 2000多万而已。
这是由于北方的人口密度较小,经过多年的动乱之后死伤众多。
人口数量就更少了。
这些粮食全部运回去。
那就够大明朝廷实际控制区域之内的所有人,连续吃上好几天的饱饭了。
何况在粮食紧缺的情况下,老百姓哪里舍得吃饱呀?
所以这些粮食运回去之后,能够支撑的时间只会更长。
还有就是除了从倭寇的船队当中缴获的粮食 。
孙维藩他们也弄到了不少粮食,在码头的仓库里面也存有不少粮食。
那么可以运送回去的粮食就差不多有 200万石,也就是十万吨左右。
这回真的是发大财了……
……
孙维藩仔细看了一遍。
开口问道:“孙将军,你觉得这些物资该如何处理?”
孙少林回答道:“除了金银珠宝和粮食之外,其他的就留在这边吧!毕竟十几万的朝廷大军在这边,也是需要消耗茶叶、布匹、瓷器和豆类的。
至于粮食的话,怀宁侯你们现在有多少粮食?要是你们粮食充裕,那就全部运回去,如果你们粮食紧缺,那就留一部分给你们。”
孙维藩说道:“我们现在不缺粮食,码头上那些仓库里面的粮食,全部都可以装船运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