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时春的要求确实无可挑剔。
与敌人是否挑剔,那可就不关他的事情了。
大部分敌人无奈之下,都接受了明军的投降条件。
他们乖乖地跳下战马,将兵器等物丢弃一旁,然后按照要求趴在地上投降。
明军将士们分批上前,把敌人反绑双手,再将捆好的俘虏带到另一边的空地上集中看押起来。
不过仍有部分敌人不愿接受这般投降方式。
比如阿不伦·穆罕默德和他的亲兵,以及手下几位重要将领。
他们保持着最后一丝可笑的尊严,在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下,于戈壁滩上静坐了一夜。
直到天亮之后,他们才无奈地丢掉兵器,并肩伸开双手向明军投降。
卫时春命人将所有俘虏带回玉门,紧接着开始对敌人进行审问。
经过一番审讯,他得知果然是有人在背后搞鬼。
卫时春不敢耽搁,立刻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详细写成奏折,派人以五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京师。
之后他又从俘虏中挑选出一些较为配合的人充当带路党,随后对麾下兵力进行了合理调配。
他派了一万人去驻守敦煌地区。
又派遣六万人直奔吐鲁番,并且在行军途中会在哈密留下一万人。
至此,明军已取得了全面胜利。
下一步是否要继续西征?
这得等候朝廷的旨意。
朝廷的旨意尚未到达。
李定国便率领大军赶到了……
……
李定国乃是张献忠手下的猛将。
打过不少硬仗,在大明境内威名远扬。
卫时春以前就听闻过李定国的辉煌战绩,因此对李定国极为客气。
他亲自带着人马在嘉峪关外迎接李定国,还周到地安排好了驻地以及粮草物资。
李定国抱拳致谢:“多谢宣武伯。”
卫时春爽朗地笑道:“唉,无需客气,我们皆是为陛下、为朝廷效力,自当团结友爱,互相帮扶。你们不远千里赶来,一路辛苦,先休整两天再说。”
李定国点头应道:“这倒也是,反正敌人都已被宣武伯解决了,我们来迟一步,仗都没得打了,那就先休息一下。后面若有什么事情,宣武伯尽管吩咐便是。”
卫时春赶忙摆手:“这可不敢当,有事情咱们一同商量着办。陛下既然将你们调过来,想必后续还会有其他旨意。
所以现在不仅你们要休整,我们也得抓紧时间恢复元气。到时候陛下若命我们继续西征,大家才有充沛的精力投入战斗嘛!”
李定国深表赞同:“宣武伯所言极是,陛下既然把我们都调过来,多半还有别的安排。”
卫时春感慨道:“陛下英明神武,向来高瞻远瞩。如今我们这边兵力将近二十万,这个东察合台汗国,这一回怕是在劫难逃了。”
李定国说道:“听说陛下十分重视商业发展,而此地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绝不能被敌人长期占据。”
卫时春听得眼神顿时一亮:“哈哈哈,还是李老弟你看得透彻,陛下肯定不会任由丝绸之路就此荒废的。若不是你提醒,我还真没考虑到这一层。
李老弟眼光独到,带兵打仗更是一把好手,难怪陛下会特意把你调过来。你我今后还要继续并肩作战,我就托大叫你一声李老弟,你也别客气,叫我卫兄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