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条蜿蜒曲折、人来人往的古驿道旁,有一座规模不小的驿站。这座驿站白墙黑瓦,门前飘扬着一面写有“驿”字的大旗。驿站内,客房整洁,马厩宽敞,厨房飘出阵阵饭香,一直以来都是过往旅人们旅途中温馨的歇脚之处。
然而,近日来,这座原本热闹的驿站却被一系列诡异的事情所困扰。每当夜幕降临,月亮高悬,那些在驿站中疲惫不堪、准备安睡的客人常常会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惊醒。那马蹄声清脆而响亮,仿佛有一队骑马的人正朝着驿站疾驰而来。客人们被惊醒后,满心疑惑地起身查看,可是当他们打开房门,走到驿站外的院子里时,却发现外面空空如也,连个人影都没有,更别提什么马队了。
这还不算完,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天,一个负责打水的伙计在驿站的水井中打水时,不经意间低头,竟看到一张苍白的人脸出现在水面上。那张脸毫无血色,双眼空洞,直勾勾地盯着他。伙计被吓得魂飞魄散,手中的水桶“哐当”一声掉落井中。他踉跄着后退,想要逃离,当他鼓起勇气再次靠近水井想要确认时,那张人脸却瞬间消失不见,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在旅人间迅速传播开来,吓得过往的旅人纷纷选择绕道而行,宁愿多走几里路,也不愿在这座驿站投宿。原本生意兴隆的驿站变得门可罗雀,冷冷清清,驿站老板为此忧心忡忡。
老板名叫李福,是个老实本分、心地善良的人。眼看着驿站的生意一落千丈,他心急如焚,四处打听解决这些诡异事情的办法。他找遍了附近的村落,询问了许多有经验的老人,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偶然间,李福在与一位路过的商人闲聊时,听闻在离此地几十里外的一座山上,有一个道士擅长降妖除魔,解决各种灵异之事。李福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派了一名机灵的伙计,带上丰厚的礼品,快马加鞭地去请那位道士。
经过两天的奔波,伙计终于将道士请到了驿站。道士名叫玄风道长,他身着一袭灰色道袍,腰间系着一根黑色的腰带,上面挂着一个绣有八卦图案的布袋。他面容清瘦,目光深邃,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仙风道骨的气质。
玄风道长来到驿站后,没有立刻采取行动,而是绕着驿站的四周走了一圈。他时而驻足观察,时而闭上眼睛感受周围的气息,眉头紧锁,表情严肃。
回到驿站的大堂,玄风道长决定在这里设下法坛。伙计们按照他的要求,迅速准备好了所需的物品。法坛上摆放着一个精致的罗盘、一个清脆作响的法铃和一块刻有神秘符文的令牌。玄风道长手持一把桃木剑,剑身刻满了符文,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一切准备就绪,玄风道长站在法坛前,深吸一口气,口中念道:“驿道通途,旅人安住。邪祟消散,安宁重顾。妖邪退避,光明满铺。吾奉土地之令,急急如律令!”
随着他的咒语响起,法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在驿站的上空回荡。同时,罗盘上的指针开始快速转动,令人眼花缭乱。最终,指针稳稳地指向了驿站的马厩方向。
突然,一阵阴冷的寒风吹过,吹得驿站内的旗帜猎猎作响。马厩里传来马匹的惊恐嘶鸣声,声音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紧接着,一个黑影从马厩中如闪电般窜出,以极快的速度冲向玄风道长。
玄风道长面不改色,迅速挥动手中的令牌。令牌上瞬间发出一道耀眼的光芒,如同一面无形的墙壁,将黑影牢牢地挡在了外面。黑影撞到光芒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被反弹了回去。
但黑影并未就此罢休,它在空中盘旋了一圈,再次发起攻击。玄风道长毫不畏惧,他又拿起桃木剑,与黑影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桃木剑在玄风道长的手中犹如一条灵动的游龙,光芒闪烁,剑影纷飞。每一次挥剑,都带着一股强大的力量,一次次击退黑影。黑影在桃木剑的攻击下左躲右闪,渐渐处于下风。
玄风道长瞅准时机,从怀中掏出一张黄色的符纸,口中念动咒语。然后,他将符纸用力地抛向黑影,符纸准确无误地贴在了黑影的身上。符纸一接触到黑影,瞬间燃烧起来,发出明亮的火光。
黑影被符纸燃烧的火焰包裹,发出痛苦的嚎叫声。那声音尖锐刺耳,仿佛要穿透人的耳膜。随着火焰的燃烧,黑影的力量逐渐削弱,它的身形变得越来越淡。
最终,在一阵耀眼的光芒中,黑影彻底消散,化作了一缕青烟。
随着黑影的消失,驿站内的阴冷气息也一扫而空。马匹恢复了平静,不再惊恐嘶鸣。原本压抑的氛围变得轻松起来,阳光重新洒在驿站的每一个角落。
从那以后,驿站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那些曾经被吓得绕道而行的旅人听说驿站的诡异事件已经解决,又纷纷前来投宿。驿站再次变得热闹起来,客房住满了客人,马厩里的马匹也多了起来,厨房里飘出的饭香更加浓郁。
李福老板对玄风道长感激不已,他拿出一锭沉甸甸的银子,想要作为报酬送给道长。玄风道长却微笑着拒绝了。
“钱财于我如浮云,我所做之事乃是顺应天道,为苍生除害。”玄风道长说道,“你只需多行善事,为过往的旅人提供便利,这样驿站才能长盛不衰,也算是为世间积累一份善缘。”
李福老板连连点头,将道长的话铭记在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福更加用心地经营驿站。他不仅为客人提供舒适的住宿和美味的饭菜,还常常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旅人。驿站的名声越来越好,成为了这条古驿道上最受欢迎的歇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