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元承和元岚走进举办宴会的大殿,已经到来的诸多大臣向二人问安。
“这京都的文武百官,很多我都快要叫不上名字了。”
“弟弟离家三年,很多老臣都告老还乡了。没关系,慢慢认识。我去那边一下,一会回来。”
元岚看到远处一位经常为自己在朝堂之上进言的大臣,便向那边走了过去。
“世伯。”
元承转头看到穆达从殿外走了进来。
“二殿下。”
穆达向元承行礼。
“世伯不必如此客气。”
“瘦了!带兵打仗的生活辛苦吧?”
“世伯,我觉得还好,可能也是很想念父皇、想念京都、更想念......”
“婉央很好,不必担心。这几天忙完,赶紧去府上吃家常便饭。”
“那是自然,我还带回了边疆那边的好酒,留着和世伯不醉不归呢。”
“世伯。”
元岚和大臣说完话,也走了过来。
“大殿下。前几日送过来的笔墨和水彩颜料两位小女很是喜欢,再次替小女感谢殿下。”
“世伯客气了。你给的茶,也是上好的极品,我百喝不厌。”
“我和世伯说,改天去府上喝我带回来的酒,如果大哥有空,一同前往。”
“如果是喝酒,那必定是有空的。”
三人在大殿的左侧说着话,大殿右侧有三五成群的大臣们。
“依我看,这储位之争,最后穆大人支持谁,谁便是太子。”
“自然,穆大人可是圣上面前说得上话的红人。”
“穆家两位小姐,将来可是要许配给二位皇子的,这将来不论是谁成为储君,他都是国丈。”
“听说了吗?前几日大皇子殿下向穆大人求娶他家的大小姐。”
“我看,这事儿成不了。大皇子的出身......连我这个小官都知道,穆大人怎么可能不知道。”
“别议论皇子的出身!嘘!小心隔墙有耳!”
“不久的将来肯定是要站队的,支持对人了,飞黄腾达;这要是支持错了,那就是万劫不复啊。”
几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分析着局势。
正说着,元岚的目光看了过来,并且向他们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几位大臣见状,纷纷拱手行礼。
“最近朝堂之上,这些大臣总是将咱俩谁能当未来的储君的事而争论。”
元岚看了看元承,又看了看穆达。
“大哥,父皇正值年富力强,现在议论储君之事为时尚早;况且,我怎能和大哥相提并论。”
“世伯。你看,我这个弟弟就是过分的谦虚。前几日他们可是为了咱们两个吵的不可开交,对吧,世伯。”
“两位殿下,将来不论你二位谁成为储君,老臣都会像现在一样,对元国忠心耿耿。”
穆达知道,元岚这么说不是没有原因,他不仅仅是在试探元承,更是在试探自己。
“世伯,你的忠心日月可鉴。我就是随便聊聊家常。更何况,以我目前的能力,当储君还不够资格。”
“大哥说笑了,我现在只想当个闲散的皇子,然后娶心爱的女子为妻就好。”
元承说完,便看向了藏在袖口中的铃铛。
“皇上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元寿看了一眼在大殿内所有人坐的位置,就对着自己的贴身太监说:“艾公公,将两位皇子的桌子,抬到朕的旁边。”
艾公公拍手,从后殿上来几个小太监,将两位皇子的桌子抬到了元寿的身边。
“朕,已经有三年没有看到元承了。这几年,他一直为元国在外征战。朕!感谢他!元国的所有官员都应该感谢他!元国的所有百姓都应该感谢他!”
元承听到后,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