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朱江安排人在大门口挂上“缅甸掸邦腊戍民众自卫队”的牌子。
原计划的押运站,就变成了自卫队的总部。
既然政府已经承认自卫队的身份,朱江就决定应该借助这个身份,在腊戍扎下根。
而且,这个地方虽然距离腊戍城有二十里地,但也在大路边,交通方便,北上兴威、滚弄、木姐,南下东枝,西去曼德勒的公路都经过这里。
朱江派人去青龙山,把陈明礼接下来。
几天后,陈明礼下来。
朱江先向了解青龙山的情况。
陈明礼介绍说,这段时间又有三百多人加入自卫队,已经完成初步训练,现在整个自卫队的人数已经超过一千人,又需要整编队伍了。
陈明礼还说,现在人手已经不够一支枪了,新兵还等着分发武器呢。
“太好了,老陈,你功劳很大,招人训练很有一套。”
“哪有你辛苦,还是在家安逸。”
“好好,大家都辛苦。”
寒暄几句,两人说起正事。
朱江把这几个月的经过告诉陈明礼,包括杨振材来招安的事情。
“怎么刚打败政府军,反而马上招安我们呢?”
陈明礼有些不解。
“这很正常,打不过就招安,中国历史上这种事常有。张献忠就是招了又叛,叛了又招,朱元璋打天下的时代,张士诚也是一样,打不过朝廷就投降。说白了就是朝廷弱势,无力对付土匪,只能采取这种权宜之计。现在缅甸这个朝廷,就很弱势。”
“那我们就一直这样下去?”
“怎么可能呢?迟早我们要控制整个掸邦。但目前这个身份也可以让我们暂时没有安全问题,可以安心发展。我想趁机把我们自卫队总部搬到这里,你看如何?”
“青龙山可是我们的根据地啊,你不是说没有根据的就是流寇吗?”
“我们从山上搬到城镇,怎么是流寇呢?我们可以把这里当成根据地,而且,青龙山根据地也不能丢,大部队搬下来,还得留一些人在那里。”
“我们在这里没有土地,怎么可能把这里当根据地呢?”
“我是这样想,我们要向这周边的土司征粮,和签订霍班协议的一样 ,甚至还可以高一点。对商人,我们可以征税。既然政府承认我们的身份,又让我们自筹粮饷,我们收税就是合理合法的,只要不是横征暴敛,老百姓会接受的。什么地方军队不是老百姓养的?
不仅周边地区,整个北掸邦,我们都要征税。我们要感谢杨振材给我们送来这个委任状,让我们可以明目张胆地扩张势力。”
经过朱江的分析,陈明礼也认可了朱江的想法。
然后两人商量了部队整编和搬迁的事情。
首先,部队的整编,就按之前确定的办法,将新兵分为三个连,各一百多人,分到现有的三个营里面,各营内部适当调整,主要是给新兵连里面补充部分老兵,这样,三个营就都有了三个连。
最初跟着朱江出来的张申友、李兴国和王良坤也都当了连长。
然后商量搬迁的事情。
搬迁之前首先得扩建军营,建军营之前得先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