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之所以在腊戍政府的人面前有恃无恐,就是判断缅甸政府暂时拿他们自卫队没有办法。
缅甸政府的势力,在英国人走后,并没有真正的控制缅甸广大的山地土邦,除了较大的城市,广大的农村都还是在土司的控制之中。
国民党军队来到金三角后,更是严重削弱了缅甸政府的统治。
趁着缅甸政府的虚弱,朱江加快自己的发展速度。
总部军营建成后,自卫队大部搬入总部,但青龙山还留有一个连队,这里是自卫队发迹的地方 ,而且有建设好的军营设施,有被监管人员,有大量的土地,不能轻易放弃。
随着自卫队在腊戍公开挂牌,又在腊戍公开执法、收税,自卫队的影响在北掸邦如日中天,广大各族青年纷纷要求加入自卫队,仅几个月已经招收近千人,自卫队的人数已经接近两千人,远远超过了朱江年初的计划。
朱江把这些新兵先放在青龙山进行训练,训练合格后再送到总部。
部队再次进行整编。
之前的三个营升级为团,团长分别是马奎、唐林和赵治进,每个团下面暂为两个营,新兵以连为单位分别加入三个团,这次自卫队没做太大的调整,只是安排老兵在新兵连担任连排级领导。
部队整编完成后 ,为扩大宣传,锻炼新兵,自卫队在整个北掸邦范围进行拉练。
北掸邦的范围,大致是以腊戍为中心的一片区域,差不多就是后世果敢同盟军打下腊戍之后控制的地盘。缅甸政府不同历史时期,在掸邦设立的行政区划各不相同,当时北掸邦有设腊戍、木姐、皎脉、滚弄、老街五个县,后世同盟军在这一带则设有果敢、勐古、木姐、贵概几个县,一个老街市,后来又打下腊戍,北掸邦大概还包括当阳和户板,但被佤联军控制。
现在萨尔温江以东的地区,还在国民党残军的势力范围。
朱江的部队,就在萨尔温江以西的北掸邦,以剿匪为名,进入各个土司辖区,向各个土司发布通知,要求各土司向自卫队缴纳烟税,其价值相当于二十万斤粮食。这个数量比霍班协议上的高,一是因为霍班协议是土司主动签订,再就是北掸邦一带种植大烟的比例更高。
同时告知各土司,当年的烟税必须在农历年前缴纳到位,否则后果自负。
此时已经接近一九五三年元旦,距离春节已经不远。
这期间,因为季节已经是凉季,是最适宜马帮出行的季节,腊戍到景栋一带,马帮队伍络绎不绝,自卫队的押运站这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卫队在原有的押运站基础上,在路上增加了几个押运站,差不多五天路程设立一个押运站,并把押运站扩建为驿站,能够为过路马帮提供一些简单的服务。
马奎下面一个营的部队全部投入到押运站。
押运站的士兵,在闲暇之余,甚至对部分道路进行了改造。
这样,腊戍到景栋一线,道路畅通,安全无虞,自卫队要么收取直接押运的佣金,要么收取过往商户的烟税,收入颇丰。
农历春节前,北掸邦各土司的烟税如数上缴。
土司们能够按照要求如期交税,意味着自卫队已经控制了整个北掸邦,除了果敢。
果敢是掸邦唯一的纯汉人土司辖区,再加上杨振材是联邦议员,朱江现在还不想插手果敢的事务。
历史上,缅甸政府取消果敢土司制度后,果敢内斗不停,几十年未曾消停,多次让缅人得利。
在最后一次被缅甸政府军控制后,以前的军阀们纷纷专注于赚钱,形成所谓的四大家族,结果将果敢发展成举世闻名的电诈中心,而电诈的对象,就是中国人。
最终,蛰伏在果敢山区多年的同盟军联合德昂军和若开军,在背后势力的支持下,发起反攻,将缅甸政府军的势力从果敢驱离,重新夺回果敢,然后乘胜追击,一举拿下腊戍,控制了整个北掸邦,而四大家族,则被一网打尽,灰飞烟灭。
春节期间,朱江和玉罕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