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耶律爱的吹奏,悠扬的笛声传遍整个会场。耶律筑心中一惊,他终于确定这根玉笛与当年的那根一模一样!这一刻,他意识到耶律爱可能已经知道了所有真相,试图利用这个机会逃离自己的掌控。
面对这样的情况,耶律筑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知道,只要一出手,就必须杀掉耶律爱。但是,作为父亲,他又怎能忍心对自己的孩子下手?这种痛苦的纠结令耶律筑陷入了无尽的烦恼之中。
耶律爱的笛声悠扬明亮,仿佛一只自由翱翔的鸟儿,不受任何束缚,尽情地展现着它的美妙歌声。他的音乐充满活力,让人感受到青春的朝气和生命的热情。然而,耶律筑却没有被这欢快的氛围所感染,他的脸上仍然带着一丝忧虑。
耶律爱对父亲的表情感到困惑,他不明白为什么父亲会突然有如此忧愁的神情。尽管他知道父亲一直担心自己逃走,但他无法理解这种担忧的具体原因。也许是因为他还年轻,无法理解成年人的烦恼和压力。
耶律爱的演奏结束后,他决定暂时离开舞台,去后台休息一下。他告诉其他人他需要透透气,然后便离开了。实际上,他计划趁机逃跑。
在两名侍女的带领下,耶律爱巧妙地避开了重重守卫,最终来到了皇宫的后门。当他打开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惊愕不已——门外站满了士兵,他们手持武器,严阵以待。这些士兵都是耶律筑的手下,显然,耶律筑早已预料到耶律爱的计划,并做好了充分准备。
耶律爱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绝境之中,周围的士兵们将他团团围住,想要冲破他们的包围圈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同时也对父亲的先见之明感到无比震惊。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了,原来父亲早已洞悉了他的心思,但却选择了沉默不语。
就在耶律爱心灰意冷之时,原本以为这些士兵会对自己动手的他,却看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场景。一名带头的士兵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径直走向耶律爱,并开口说道:“在王爷的心中,你已经被视为一个死人,所以杀了你已经失去了任何意义。现在,脱掉你的衣服,跟我交换一下吧!从此以后,蒙古国内将不再有你这个人存在。”
此刻他才明白,自己远远低估了父亲的思维,其实父亲根本就不想杀自己,如果真想,也许早在滴血认亲之后,就动手了,之所以会变得如此冷漠,也是过不了自己的心结。
一瞬间,他跪了下来,朝着父亲的方向磕了两个头,眼中含着泪水,声音哽咽地说:“孩儿不孝!”然后他迅速脱去华丽的外衣,换上一件朴素的士兵衣服,将头发散开,变成了一个普通小兵的模样。最后,他转身向侍女们深深鞠躬道谢,并嘱咐她们:“请代我向母亲问好,告诉她我爱她,我会永远想念她。”说完,他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去,步伐坚定而决绝。
暗中看着儿子渐行渐远的背影,父亲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复杂的情感。他知道,虽然自己没有亲手杀死儿子,但他却用一种更残酷的方式让儿子背负起了沉重的责任和愧疚。这个决定或许会让儿子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但这也是他作为帝王必须做出的选择。
当看到儿子顺利通过士兵们让出的羊肠小道时,父亲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儿子已经离开了,从此不再受宫廷的束缚,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与此同时,父亲也意识到自己对儿子的爱从未减少。尽管他不能给予儿子完整的父爱,但他愿意放手让儿子去追寻自己的人生道路。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父亲的内心充满了纠结与挣扎。
在这一刻,父亲深刻体会到了作为帝王所面临的无奈与痛苦。他不仅要考虑国家的利益,还要面对家庭中的种种问题。然而,无论如何,他都希望儿子能够理解他的苦衷,好好活下去。
随着儿子身影的消失,父亲缓缓闭上了双眼,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波动。他转身回到宫殿内,继续处与百官纵情声色。
待耶律爱远走后,那名兵士便换上了耶律爱的衣服,随后点燃了屋内的火盆,火势迅速蔓延开来,将整间屋子吞没。很快,这件事情就在蒙古国内传开了。
既然耶律爱已经死了,那么从此以后就再也不会有人议论有关他是野种的事情了。这让耶律筑的内心也平复了许多,他终于可以放下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了。
本来阿珍一直在提心吊胆,生怕自己的儿子耶律爱会出事,但当她收到侍女的来信时,她的心情瞬间变得复杂起来。她没想到耶律筑竟然真的放过了爱儿,并为他安排好了一个掩人耳目的理由离开了这里。这一刻,阿珍对耶律筑产生了一种感激之情,同时也开始重新审视起眼前这个男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