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闵乔氏收到未佳的来信,马不停蹄的赶回京城的时候,京城也早已因为郑太夫人中毒的事情掀起了新的波澜。
晋国公两口子又是找大夫,又是请太医,好不容易保住了郑太夫人一条命。
可郑太夫人到底是五十多岁的人,伤了身子,影响了寿数不说,一时半刻竟是连床都下不来了。
据太医所说,郑太夫人所中之毒前所未见,能够压制住毒性,保住郑太夫人一命,已属不易。
想要彻底清除毒素,让郑太夫人恢复如初,只怕比登天还难。
这消息一出,晋国公当即就去衙门告了官。
因为晋国公府是在第二天,郑太夫人醒过来之后,才去报的官。
所以,等官府的人上门搜集证据的时候,什么证据都没找到。
就连导致郑太夫人中毒的那碟子点心都消失无踪了。
问了郑太夫人身边伺候的人,谁也说不出剩下的点心去哪儿了。也没人说得出那点心是谁端到郑太夫人跟前的。反正,十几个丫鬟婆子都一口咬定,那点心就是宣平侯夫人吴氏和晋国公府旁支侄媳妇余氏登门时送来的。
于是,衙门的人又找上了吴氏和余氏。
吴氏和余氏自然不会承认自己给郑太夫人下毒。
碍于证据不足,衙门的人也不能拿两人做什么。
然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京城的言论就能把两人给淹死。
于是,两人又开始互相指责,相互推诿。
就这样,谣言传了好几天,谁也说不清,到底是谁给郑太夫人下的毒。
衙门那边的调查也陷入了僵局。
在太医院院正给郑太夫人把过脉,确认整个太医院都对郑太夫人中的毒束手无策之后,身为郑太夫人生死至交的太后娘娘终于坐不住了。
当天就将吴氏和余氏宣进了宫。
太后娘娘也不做什么,就是在两人给她跪下行礼后,直接忽视两人,让她们一直跪着。
等跪足了两个时辰,再轻飘飘的说一句“忘了”,然后就叫两人出宫去了。
两人哪里还不明白,太后娘娘这是为了郑太夫人的事情,故意折腾她们呢。
可知道又能怎么样?还是得乖乖受着。
之后,第二天,第三天……接连五天,太后娘娘都叫两人进宫跪上两三个时辰再出宫。
直到第六天,太后终于不再叫她们进宫了,蕉阳公主又出宫了。
蕉阳公主可不像太后娘娘,做事还讲个规矩。
出宫第一天,她先去了晋国公府探望郑太夫人。
见郑太夫人脸色发白,嘴唇发青,整个人虚弱的躺在床上,连坐起来都费力。她当即就怒红了眼睛。
“方嬷嬷,去把太夫人出事那天当值的丫头婆子都叫来。我要亲自问她们!”
见郑太夫人如今这模样,方嬷嬷也是日日以泪洗面。听到蕉阳公主的话,她不敢耽搁,当即去将那日当值的十六个丫头和两个婆子都叫了过来。
蕉阳公主看着跪在院子里的十八个下人,声色俱厉的问道:“那天的点心是谁端给太夫人吃的?剩下的点心又去了哪里?是谁在背后指使你们的?”
蕉阳公主只等了三息时间。见没人回应。当即便吩咐人准备刑具。她要挨个儿给这些人用刑。
掌嘴、打板子、竹板夹手指、竹签扎手指、开水泡水、烙铁烫舌头……刑法种类千奇百怪。
也不多,一人尝尝一种刑法,运气好就是掌嘴,运气不好就是烙铁烫舌头。
蕉阳公主坐在廊下,手里拿着一个竹筒,竹筒里面插着写了刑法类目的竹签。
她阴恻恻的看着院子里的那些人,手指左右横移,最后指着两个婆子中的一个说道:“第一个就你了。”
那婆子一抖,脸上露出惊恐之色来。其他人则是稍稍松了口气。
蕉阳公主选定了人,又开始摇晃手里的竹筒,“我看看,你运气怎么样。”
众人大气都不敢喘,静静地等待着结果。
很快,一支竹签从竹筒中掉到了地上。
一旁的宫女连忙俯身捡起竹签,恭恭敬敬的递给蕉阳公主。
蕉阳公主接过竹签看了一眼,顿时惊呼道:“哎呀,你运气还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