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勃生卒不详应该是山东人,关东之地可能起义的历史传统前文中徐宣也曾在此起义,但可惜此地从未出过皇帝可能是孔夫子的影响吧!
汉武帝末年,徐勃于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在泰山、琅琊一带领导了农民起义.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具体介绍:
起义背景:汉武帝时期战事频繁,长期的战争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同时苛刻的刑法律令以及连年自然灾害,致使百姓生活极端痛苦,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引发了农民起义。
起义经过:徐勃率领起义军攻城克邑,夺取兵器,诛杀官吏,释放被囚禁的农民,还下令乡县奉献食物,没收地主财产,沉重打击了当地官府和地主阶级。
镇压情况:徐勃起义后,汉武帝首先采取了常规的镇压手段。他派御史中丞、丞相长史等官员到各郡县督促当地官吏对起义军进行围剿。但起义军势头很猛,这些常规措施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于是汉武帝又派遣直指绣衣御史范昆、暴胜之等人,让他们到各地征发军队镇压。这些人权力很大,可以调动当地的军事力量。他们对起义军进行残酷镇压,在一些大郡一次就斩杀义军达万余人。然而,徐勃领导的起义军具有很强的反抗精神,余部散而复聚,继续坚持斗争。面对这种情况,朝廷还采用了招抚与武力镇压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对一些起义者进行赦免和招安,分化起义军;另一方面持续用武力打击反抗力量。通过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起义最终被勉强镇压下去。这些镇压行动对起义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暂时稳定了当时动荡的局势。果然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历史影响:这次起义与当时其他地区的农民起义共同构成了颇有声势的农民反抗浪潮,加剧了社会矛盾,虽然未能动摇汉武帝的统治,但成为了汉武帝后来颁布《轮台罪己诏》,反思过错,停止穷兵黩武,转而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汉武帝于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颁布《轮台罪己诏》,其背景、内容及影响如下
背景:战争破坏:汉武帝长期对匈奴等边疆地区用兵,虽重创匈奴,但也使国力消耗巨大,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姓不堪重负,流民问题严重。
巫蛊之祸: 征和二年的巫蛊之祸,导致太子刘据起兵诛杀江充,最后兵败自杀, 大量军功贵族与政治上层受到牵连被杀,政治格局动荡。
泰山之言:征和四年二月,汉武帝在泰山封禅后,对群臣表达了对以往作为的悔恨,有转变政治军事路线的意图。
内容:回顾战争:诏书用较大篇幅回顾了汉军对匈奴的作战经过,如李广利出征匈奴等事件,以及因迷信占卜等决策失误导致的不良后果。
否决提议:否决了桑弘羊等大臣在轮台屯田、增加人头税补充军费、派囚徒刺杀匈奴单于等建议,认为这些举措会扰劳天下,加重百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