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出身贫寒,历经磨难建立大明王朝,致力于国家的稳定、繁荣,对国家事务事无巨细皆予以关注,决策果断且具长远眼光。
李善长:明朝丞相,朱元璋的重要辅臣,协助处理政务多年,熟悉朝廷各项制度与流程,善于协调各方事务,在朝堂上威望颇高。
刘伯温:朱元璋的谋士,足智多谋,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常从宏观战略角度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深受朱元璋信任。
汪广洋:中书右丞相,在朝廷中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此次率百官请行圣寿节庆贺礼。
陈世举:太常卿,负责掌管祭祀礼乐等事务,此次就修筑太庙宫墙的祭告事宜向朱元璋进言。
吴祯:靖海侯,负责沿海军事防御,此次从辽东送故元平章高家奴等至京。
周德兴:征南副将军,江夏侯,负责征讨南方蛮洞等军事行动。
吴良:江阴侯,征南副将军,参与南方军事行动,此次班师回朝。
冯胜:征西将军,宋国公,从甘肃班师回朝,负责西北军事行动。
赖正孙:故元降将,行枢密院同佥,招集福州遗兵送京师。
延安答里:被朱元璋派遣出使高丽,传达关于朝贡的旨意。
第一幕:太庙祭告之议
场景:奉天殿内,庄严肃穆,红墙黄瓦,雕梁画栋。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的群臣。
旁白:洪武五年九月,乙巳朔日,朝堂之上,各项事务正待商议。太常卿陈世举率先出列,打破了朝堂的寂静。
陈世举(恭敬地行礼,声音洪亮):“陛下,臣太常卿陈世举有本奏。如今准备修筑太庙宫墙,按古制,此乃重大工程,需祭告太庙,并祭祀土神,以保工程顺利。”
朱元璋(微微点头,神色庄重):“陈爱卿所言有理,太庙乃我大明皇室祭祀祖先之地,意义重大。修筑宫墙之事,不可草率。朕祭告太庙,用羊一、豕一,卿可令太常以一豕祭土神。”
陈世举(领命):“臣遵旨,定当妥善安排祭告事宜。陛下,太庙乃皇室尊严之象征,此次修筑宫墙,需征调大量人力物力,且太庙位于京城核心区域,其建筑风格与规制需严格遵循祖制,彰显我大明威严。”
李善长(出列,拱手说道):“陛下,太庙工程关乎皇室根本,臣以为应选派得力官员负责督造,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
朱元璋(目光坚定):“李丞相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工部侍郎负责,务必谨慎行事,不得有丝毫懈怠。”
第二幕:军事捷报频传
场景:奉天殿内,气氛热烈起来。
一士兵匆忙上殿,跪地禀报:“陛下,前线传来捷报!南海盗黑鬼作乱,广东卫兵奉命讨伐,在马鞍山、浪淘觜击败其众,生擒黑鬼及伪都督元帅等370余人,并已斩首!”
朱元璋(面露喜色):“好!广东卫兵英勇善战,此乃我大明之幸,百姓之福。马鞍山、浪淘觜地处南海沿海,海盗常在此出没,侵扰百姓。如今将其平定,沿海百姓可暂享安宁。”
刘伯温(微笑着说道):“陛下,此役不仅彰显了我大明军威,更警示了其他不法之徒。沿海地区向来是我大明海防重点,需持续加强防御,以防海盗死灰复燃。”
朱元璋(点头赞同):“刘爱卿所言甚是。传朕旨意,嘉奖广东卫兵,对有功将士予以重赏。同时,加强沿海巡逻,完善海防体系。”
此时,又一士兵上殿禀报:“陛下,潮阳卫指挥佥事唐贺招降山贼870人!”
朱元璋(满意地笑了笑):“唐贺此举甚好,不费一兵一卒,便为我大明消除一患。潮阳,地处广东东部,山贼盘踞,时常骚扰周边百姓。如今山贼归降,当地治安有望改善。”
李善长(说道):“陛下,对于归降的山贼,需妥善安置,可编入军队或安排劳作,使其为我大明所用。”
朱元璋(思索片刻):“李丞相所言有理。命当地官员对归降山贼进行甄别,有能力者编入军队,其余则安排从事生产劳作,给予他们重新生活的机会。”
接着,又有士兵来报:“陛下,征南副将军江夏侯周德兴等讨婪凤、安田等州诸洞蛮,悉平之,攻克泗城州!”
朱元璋(神色振奋):“周德兴不愧是朕的得力将领!婪凤、安田等州位于南方边陲,地势复杂,诸洞蛮时常滋事。泗城州更是战略要地,此次平定南方蛮洞,攻克泗城州,我大明南疆可稳。”
周德兴(上前,跪地行礼):“陛下,南方蛮洞地势险要,蛮人狡黠,然我军将士不畏艰难,奋勇杀敌,终获胜利。但南疆初定,还需加强治理,安抚百姓。”
朱元璋(点头说道):“周爱卿,南疆治理之事,就交由你与当地官员共同商议。要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同时加强军事防御,防止蛮人再次叛乱。”
第三幕:赏赐与制造
场景:奉天殿内,话题一转。
朱元璋(神色关切):“庚戌日已至,朕考虑到北平渐寒,应天、大河诸卫军士及扬州、高邮新募水军正运粮往北平,需给他们发绵袄,以御寒冬。”
李善长(点头称是):“陛下心系将士,此乃将士之福。北平地处北方,冬季寒冷,将士们在外辛苦运粮,确需保暖衣物。臣这就安排相关部门尽快筹备发放。”
朱元璋(又说道):“壬子日,命工部造扈驾先锋金字银牌十。此银牌要有特定尺寸和样式,上刻‘驾前先锋’四字并涂金。此乃对先锋将士的嘉奖,激励他们奋勇杀敌。”
刘伯温(赞道):“陛下此举,可鼓舞士气。扈驾先锋乃军中精锐,承担着重要职责,金字银牌能彰显他们的荣誉,让其他将士心生向往,激发全军斗志。”
第四幕:天象与地震
场景:奉天殿内,气氛略显凝重。
钦天监官员上殿,跪地禀报:“陛下,丙辰旦,有星青白色,起自太微西垣东南,行至云中没。此外,太原府阳曲县地震两次,广州府地震有声如雷。”
朱元璋(眉头微皱):“天象与地震皆为大事,星象变化、地震频发,不知是何征兆。”
刘伯温(沉思片刻):“陛下,天象与地震在古代虽被视为上天警示,但从科学角度看,地震多因地壳变动所致。太原府阳曲县,地处山西中部,是交通要道与经济重镇;广州府乃南方重要城市,商贸繁荣。地震给当地百姓带来苦难,当务之急是派遣官员前往赈灾,安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