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月华拉了拉于月河的胳膊,示意他闭嘴,压低声音对谢宴道:“主要是现在来知青,又得要给他分粮食,我们今年的收成也没有多好,就我们自己都不够分,现在又来知青!”
说到这里,他叹口气。
想起谢宴也是知青,又解释了一句,“我们也不是对知青有意见,就现在你也知道,干不了活,那就意味着没有工分,没有吃食,现在来知青,他们的那份份粮食就得从我们过冬的里面挪出来的。”
“所以才会对他们有意见。”
“但凡是春天来都是可以的,那会就算是找野菜也不会把人饿着。”
谢宴点点头,“是这个道理,这种天气什么也干不了,那大伙有意见也是应该的。”
以前谢宴是知青,所以他是站在知青的视角,会对不待见他们的村民有意见,但现在谢宴很能理解他们。
他们这些知青,刚来什么都不会,还总是破坏庄稼,就这样还要给他们记工分,算是直接侵害了村民的利益。
再加上那个知青刚来的时候,没嫌弃农村啊?
自己的家乡被别人这么嫌弃,是个人都受不了!
于月华见此笑着点点头,“不说了,都是一些烦心事,你也快去学校,我们先走了,待会要是雪下的大了,更加不好走。”
谢宴看了一下他们的脚底,“鞋子滑不滑?”
于月河抬起脚,把上边绑着的绳子给谢宴看,“有它呢,不滑的。”
只见于月河脚上缠着一圈一圈的玉米皮编织的绳子。
谢宴想了想,还是建议道:“带个粗一点的棍子吧,毕竟路不是很好走,你们还是要注意点。”
雪地里行走,容易看眼花。
再加上雪太厚了,会看不清楚路的。
于月华点点头,我们也是这么想的,就是没有看到趁手的棍子,准备路上注意找一下。
路边树不少,找一个趁手的棍子不难。
谢宴都有点替这会过来的知青担忧了,路不好走了算了,他们这会下乡,带的行李只会多,不会少,犹豫了一下还是建议的,“要是方便,多找几个棍子吧。”
于月华看着远处被雪覆盖的大山,叹口气,“哎!今天都不一定能回来。”
“先过去看看,实在不行只能在公社休息一天,明天一早出发!”
谢宴点头,“应该的,要是太晚,这大雪天的,很危险。”
分开后谢宴看着慢慢走远的兄弟二人,叹口气,这路真的不是很好走。
也不知道那些人是怎么想的,冬天让知青下乡,还是大西北,他们不知道这边会下雪吗?
下雪的第一天,就有知青过来。
到时候知青点肯定有的热闹了。
还好顾斌早早的就自己盖房子了!
也算是落得清闲。
雪越下越大,于月华两兄弟的脚印一会儿就被大雪覆盖,消失不见。
谢宴也开始慢慢的往学校走,这条路上真的是一个脚印都没,他每一步都走的十分小心翼翼。
就怕踩空或者滑到。
等终于到学校后,谢宴才松口气,结果一放松就是屁股蹲,这一下下去,谢宴觉得自己的尾椎骨都断了。
就在他庆幸还好没有人看到的时候,柳一泓从办公室出来了。
谢宴:“······”
想赶紧站起来,但实在是摔得太痛了,站不起来。
柳一泓看到谢宴,忍住笑意道:“你也摔了啊!”
谢宴咬牙切齿(其实是疼的)的道:“不然呢??你看不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