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边陲,风沙常年在大漠边缘呼啸。沙河镇,这座被风沙裹挟的小镇,镇民们在恶劣环境中顽强求生。他们的生活被风沙与疫病笼罩,日子过得异常艰辛。就在这一年,一位名叫阿风的年轻郎中,背着破旧药箱踏入了沙河镇。他身形清瘦,眼中却满是热忱与坚定。很快,阿风在镇上开了一家小小的医馆,立志为饱受病痛折磨的镇民们驱散阴霾。
一个酷热难耐的午后,沙河镇被炽热的阳光烤得仿佛要融化。医馆的门突然被撞开,一位神色慌张的年轻人冲了进来。他叫顺子,是刘老汉的儿子。顺子满脸焦急,声音带着哭腔说道:“大夫,求求您去看看我爹吧!他肚子肿得像个鼓,腿也肿得厉害,连路都走不了了,疼得在床上直打滚!”阿风闻言,立刻放下手中的医书,迅速背上药箱,跟着顺子快步朝他家走去。
一进刘老汉家的院子,阿风就听到屋内传来痛苦的呻吟声。他急忙走进房间,只见刘老汉躺在床上,面色苍白如纸,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额头滚落。他的腹部高高隆起,像是被吹胀的气球,双腿浮肿得发亮,皮肤紧绷得似乎随时都会破裂。阿风快步上前,轻轻握住刘老汉的手腕,为他仔细地把脉。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专注地感受着脉象的变化,随后又认真查看了刘老汉的舌苔和面色。经过一番细致的诊断,阿风心中有了判断:刘老汉这是水湿内停,导致水气肿胀。
阿风在心中迅速思索着治疗的方法,突然,他想起医书上记载狼毒有逐水的功效,或许能用来治疗刘老汉的病症。但阿风深知狼毒是有大毒的药材,内服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绝不能贸然用药。于是,他决定先向镇上的老人请教,看看他们是否有相关的经验。
阿风在镇上四处打听,终于得知镇外的山林中有一位隐居的老药师,对各类药材的特性和用法了如指掌,尤其是对狼毒这种特殊的药材,有着独特的见解。这个消息让阿风看到了希望,他决定立刻前往拜访。
第二天一大早,天边才刚刚泛起鱼肚白,阿风便带上干粮和水,朝着镇外的山林出发了。山路崎岖难行,脚下的砂石不时让他打滑,路旁的荆棘划破了他的衣衫和手臂,但阿风顾不上这些,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找到老药师,拯救刘老汉的生命。
经过几个时辰的艰难跋涉,阿风终于在山林深处找到了老药师的住所。那是一间简陋的木屋,周围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草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阿风上前敲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打开了门。老者目光深邃,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温和。阿风连忙恭敬地作揖,说道:“晚辈阿风,是沙河镇的郎中,听闻前辈对药材极为精通,今日特来请教狼毒的用法。”老药师上下打量了阿风一番,微微点头,说道:“进来吧,年轻人。狼毒可不是一般的药材,你能谨慎对待,倒是难得。”
两人在屋内坐下,老药师缓缓说道:“狼毒分为白狼毒和红狼毒,这两种虽然都有逐水、杀虫等功效,但药性却有差异。白狼毒性平,味辛、苦,常用于散结、止痛;红狼毒性温,大毒,破积的功效更强些。不过,无论哪种狼毒,毒性都不可小觑,稍有不慎,便是人命关天。”阿风听得十分认真,眼睛紧紧盯着老药师,不时点头,还拿出纸笔,将老药师的话一一详细记录下来。
“那请问前辈,如何才能准确地辨认白狼毒和红狼毒呢?又该如何控制用药的剂量?”阿风虚心地问道。老药师站起身来,走到屋外,从药圃中取出两株狼毒,递给阿风,说道:“你看,白狼毒的根茎颜色较浅,质地相对疏松;红狼毒的根茎颜色偏红,质地更为紧实。至于剂量,初次使用,白狼毒最多不能超过半钱,红狼毒则要更少,而且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一旦有中毒迹象,立刻停药。”
阿风接过狼毒,仔细观察,用手轻轻触摸,感受它们质地的不同,还凑近闻了闻气味,牢记它们的特征。在老药师那里,阿风还学到了一些减轻狼毒毒性的炮制方法,比如用醋浸泡可以降低狼毒的毒性。告别老药师后,阿风满怀收获,匆匆赶回沙河镇。
他按照老药师的指导,精心炮制了白狼毒,为刘老汉开了药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阿风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赶到刘老汉家查看病情。刚开始,刘老汉的水肿逐渐消退,精神也有了些许好转,阿风心中稍安,便根据刘老汉的恢复情况,稍微增加了一点狼毒的剂量。
然而,没过几天,刘老汉突然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的症状,整个人虚弱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阿风得知后,心中一惊,意识到是狼毒的毒性开始显现了。他懊悔自己的疏忽,怎么就没多留意刘老汉的身体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