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听得很专注,这种时刻,他甚至忘了对面侃侃而谈的人是他的小儿子——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在哪里?这种问题他曾经也认真的思考过,在王安石锐意变法之时,还有变法失败之后。如今听他这么一说,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可他这时突然不说了,“你小子别忙着给你老爹带高帽子,老爹可等着你说怎么寻求解决之法?”苏轼也是第一次听他这般说,心中虽然惊骇,但也并不怎么意外,一直以来,这个儿子的诸多表现确实超出了他所认知的范畴,他已经见怪不怪了。
话已经说到这了,再想打住已不可能!
说就说呸!
苏重调皮地笑了笑:“那儿子继续?”
“和你家老爹有什么需要藏着掖着的?再不说,老爹就只能大手掌招呼你。”苏轼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他正听得起劲,他突然不说了,这不是找打是什么?对待七岁的皮孩子,大手掌招呼下来时很容易的,不需要考虑他是否能够承受。
“缓缓图之!”
“什么意思?”
“就是一步一步来啊!”
“你当老爹这都不知道?关键是怎么一步一步来?”
“很简单,第一步,裁撤老弱病残,但也得给他们一个更好的去处,保证他们衣食无忧——兵家的饭也不好吃,特别是那些老弱病残,如果能得到妥善安置,他们当然也愿意接受裁撤。这样子,就需要有一个如巢谷学院般同样规模,甚至更大规模的基地。在北方这种地方,有一种东西可以大肆种植,这也是儿子偶然间知道的--------那就是棉花,也就是白叠子。棉花并不是用来欣赏的花,他的作用很广泛,可以用来做暖和的棉被、棉衣,还可以织成布匹做衣服-------真的!”
“如果白叠子,也就是你小子口中的棉花真如你小子说的这般有诸多用途,那老爹会考虑催促你娘亲早点回京。”
“谢谢老爹!”
苏重的这一声谢,就好像之前所有的一切只是铺垫,而他的最终目的只是希望自己的娘亲回到自己身边——他仍只是一个依赖娘亲的孩子。而他的这一声谢,亦让苏轼颇为感慨,这个孩子的知识量实在是太广博了!有那么一刻,他真的怀疑这是不是他那个年近七岁的孩子?看着那张充满稚气,还带着意思撒娇意味的小脸,他确定他就是自己的孩子,是他一天天看着成长至今的孩子。
他充满慈爱的摸了摸他的后脑勺,满意的笑了笑。与小儿子的这番交谈,也奠定了他回京之后的打算,步步为营是基准,他不能像王相一样急于求成,最终导致民怨沸腾,功败垂成。
“是爹爹应该谢谢你!”苏轼很是郑重的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