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奶奶唱这歌哄我睡觉。”
“那你奶还挺潮!”
…
前奏一过,沈明也领唱了起来,班里不少人也跟着唱。
“东汉末狼烟不休,常侍乱,朝野陷,阿瞒挟天子令诸侯~”
一个个都吐槽,一个个都会唱《权御天下》是吧?
有些同学没听过跟着唱,不过没一会就发觉不对
这歌怎么都没换气的?
对苏南笙来说,这歌太奇怪了,语速好快,看歌词都来不及了,怎么感觉半个班都唱的来?
感觉被孤立了…
我跟你们这帮二次元拼辣!
也就几分钟,沈明的快乐就结束了,讲义发来了,是前几天阅读理解的专项练习。
怎么自己分数就这么低?他虽然摆烂但是当时已经认真做了啊,五篇阅读理解总共一百分,自己怎么才五十分?
“沈明,你这怎么答得?”
“老师,我真的在努力拉扯..呸,做题了。”
王老师觉得很奇怪,这家伙确定不是和自己唱反调吗?大多数都有个及格分以上的阅读理解,怎么就沈明勉强五十分,还是自己怎么找都找不到得分点的?
“我们就拿沈明的答题来举例,第一篇阅读理解,作者通篇都是赞扬诸葛瞻的气节,不畏强军,对诸葛瞻青年牺牲的惋惜。沈明你念念你写的什么?”
沈明觉得自己没错,理直气壮地念了出来:“作者明褒实贬,表面上赞扬诸葛瞻不畏死亡敢于和邓艾大战,实则是对诸葛瞻军事能力的贬低…”
“停!你听听这对吗?哪有这些东西?你怎么还乱编了!”
沈明很无语,他深信自己是对的,尤其是看到作者栏写的名字——攻心与汉桑。
他反驳道:“老师,这真的是作者的想法!你可以试试,搜一下,全网最尊重诸葛瞻的人,那个博主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
王老师觉得沈明的想法相当怪异,自己选的文章,自己出的题目和答案,这么明显的的题目为什么还会做错呢?
他在大屏幕上试着搜了一下,大数据确实给力,第一个视频就是汉桑的剪辑。
“诸葛瞻真的是一塌糊涂啊!绵竹让诸葛瞻来守?诸葛瞻什么人啊?他没那个能力啊!诸葛瞻都在统兵,家门口打成这样脸都不要了……”
“咳咳…沈明你还是不会做题,题目是要你回答出题人的意图,而不是作者的想法,懂了吗。还有下一篇文章,你又是怎么回事?”
王老师缓解尴尬,换了个话题,询问沈明,这一题也很离谱,四分的题你就给我答一句结束?
“老师我真的在拉扯了!这题问为什么鲁迅要在这里用`困告`两个字,因为我们这的方言就是睡觉啊,睡觉就是困告完全没问题嘛…根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沈明觉得王老师还要继续说他下一题的问题,也主动地说起了自己的理解。
“你看嘛,诡异的光,鱼眼里为什么闪着诡异的光,因为作者觉得好玩就写了…”
不对,这一定是自己当时瞎写的,怎么可能写的这么烂!
下课后就好好找南笙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