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还不停地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
“既然他不愿意出去,那就不出去,你抱着他坐到屏风后。”
“那你们准备商量旱灾的事?”
太后点头:“国师早就算到了北方有大旱,年初我就筹集粮食运往戟州。奈何等开仓放粮之时,粮仓内的十万石粮食不翼而飞。”
沈蕴蕴对这种桥段并不陌生,忙问:“受灾的百姓有多少人?”
“数十万之多。”
“那你筹集的十万石粮食也是杯水车薪啊?”
她这一石是一百斤还是一百二十斤,区别都不是很大。
“确实是杯水车薪,但能稳定人心,可以缓一缓,或者在米粥熬稀一些,或是天降大雨,地里能长出一些野菜,百姓能熬过这一劫,好歹是个生机。再不济,挪一挪军粮,只是军粮一动……”太后没有继续说下去。
军需物资当然不能随便乱动,这是杀头的大罪。
一旦将士们没饭吃了,可要出大乱,造反都有可能。
太后稍微平息了一下情绪道:“就算动了军粮,也不过是饮鸩止渴,北燕和南楚年年都逼我们上贡,两国强,大李弱,夹缝中生存。求仙子救我大李百姓于水火。”
太后又起身对着沈蕴蕴跪了下来。
沈蕴蕴刚刚在朝堂上已经听了一耳朵,每年都要给北燕和南楚上贡。
百姓在丰收年估计都吃不饱饭,更何况遭遇天灾?
这个大李国还真是一点抗风险的能力都没有。
在什么情况下,南楚和北燕没有把大李给瓜分了?
难不成大李成了南楚和北燕的军事缓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