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傻柱执掌小灶之匙以来,他便仿佛与那昔日的大锅饭彻底划清了界限,其行为举止之间,透露出的是对往昔炊烟袅袅的集体记忆的一种难以言喻的疏离。
加之其言辞尖锐,犹如冬日里刺骨的寒风,不经意间便能将人心割得生疼;更有那习惯性的抖勺动作,每一次颤动都似乎在工人们的心上轻轻敲击,累积着不满与怨怼。
如此行径,无疑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最终汇聚成了一股汹涌澎湃的民愤浪潮。
工人们心中的不满如同火山下的岩浆,沸腾、翻滚,只待一个契机便要喷薄而出。可以说,傻柱以其独特的“才华”,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了工人群体中不受欢迎的焦点,仇恨的火焰几乎将他整个身影团团包围。
在这紧要关头,若非杨厂长以其宽厚的臂膀作为庇护,如同暴风雨中的避风港,为傻柱挡住了外界的狂风骤雨,恐怕这位厨子早已被愤怒的洪流所吞噬,消失在工厂的历史长河之中。
杨厂长的庇护,就像是一道不可思议的屏障,既让人疑惑不解,又不得不感叹于权力与人情交织下的复杂关系网。
中午时分的广播,无疑是李怀德精心策划的棋局中的一枚关键棋子,其用意深远,布局巧妙。此举看似简单,实则蕴含多重战略考量,堪称一石多鸟之计策。
首先,通过这则广播,李怀德巧妙地在权力的天平上施加了压力,旨在微妙地削弱杨厂长长期以来建立的威望与影响力。
这一招,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虽不起眼,却能激起层层涟漪,逐渐动摇杨厂长的地位根基。
其次,对于傻柱而言,这则广播无疑是一记重锤,将其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形象进一步推向深渊。
通过公开提及傻柱与大锅饭的“疏远”,以及其个人行为的不当之处,相当于在工人群体中彻底封锁了他的翻身之路,使其成为众矢之的,难以再获得工人们的信任与支持。
再者,广播中对王福的正面宣传,不仅是对其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在工人群中播下了感恩的种子。
王福的饭菜成为了连接他与工人们的桥梁,每一口美味都是对他默默付出的最好回馈。
这种情感的积累,无疑会转化为对王福本人的支持与拥护,间接为李怀德拉拢了人心,增添了一份不可小觑的力量。
至于晚上的小灶安排,则是李怀德布局中的另一环,旨在通过孙星辰的协助,将王福正式纳入自己的阵营。
这不仅是对王福能力的进一步肯定,也是对其忠诚度的一次考验与巩固。一旦王福成功融入李怀德的团队,便意味着李怀德在轧钢厂内部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团队实力得到显着增强。
李怀德通过这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步骤,不仅有效地制衡了杨厂长的权力,打压了傻柱的气焰,还成功拉拢了王福这位潜力股,为自己在未来的工厂政治格局中占据了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