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张阿难都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
除了在印刷的事情上尽心尽力,从来没有出现过纰漏之外,在消息渠道上也是给足了柳叶面子。
百骑司的人每天都会送来大量的消息,并不仅仅限于商业信息而已,就像蜀中正在修建斜阳道的消息,中原百姓几乎都不知道。
这年头,朝廷没有发布公告的习惯,修也就修了,等修好之后自然就有人走。
上到皇帝,下到文武百官,都没有认识到宣传的重要性。
包括陆氏大肆囤积茶叶的消息,其实柳叶上个月就已经知道了。
百骑司送来的消息,在送到马周他们办公的铺子之后,会经过好几道筛选,最终送到柳叶手中,才会刊登在《大唐周刊》上。
《大唐周刊》初立,再加上五大会馆也刚刚开始试营业,商情价值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而陆敦信也是看中了《大唐周刊》上的一些商情,才会千里迢迢来到长安城,寻找合适的生意伙伴。
当然,他主要的目的,还是寻求和柳叶的合作。
“不瞒柳兄说,你在岭南收购的茶叶,在品质上远远比不上江南,旁的地方也就不多说了,贵商行的大掌柜许先生,乃是余杭人士,在他的家乡,许多不知内情的百姓,甚至将茶树当成劈柴来生火做饭!”
“陆某也是因为有人送给家父一点登科楼出品的茶叶,才对家乡的茶叶提起重视!”
柳叶闻言忍不住笑了。
江南的茶叶品质好,他当然知道!
“陆兄有所不知,柳某对茶叶还算有些了解,可问题在于,江南的茶叶属于群体种,茶叶的产量并不大!”
“相对而言,岭南的茶叶则是属于大叶种,尤其是岭南东部靠海的一部分地区,那边的大叶种被称之为茶叶鼻祖,乃是世上所有茶叶的源头所在。”
“一棵百年以上的茶树,鲜叶产量至少有上百斤,而江南的茶树呢?”
陆敦信被柳叶给说愣了。
“茶叶...竟然还有这么多的门道!”
柳叶笑道:“做生意要细心,柳某既然是干这样一行的,理所应当要把这一行的门道吃透。”
“简单来说,柳某之所以选择岭南的茶叶,就是因为量大便宜,品质上虽然和江南的茶叶有些距离,却最为符合我柳家现在的情况。”
柳叶的意思很明白,之前鼓捣茶叶的时候,柳家还没有现在的家底。
退一步讲,就算柳叶有了现在的家底,也不会选择江南的茶叶。
价格太贵是一方面,运输也是一个大问题。
从岭南到长安,有薛万彻的门路,他们家的商队恰好能帮着做运输,途经的那些关隘,也都有老帅们的人,运输成本极低。
换成江南到长安,就需要开辟其他的门路了。
说白了,不划算!
不过陆敦信显然从柳叶的话里,听出了一些别的意思...
“也就是说,柳兄若是能够寻找到合适的生意伙伴,并且寻找到合适的运输方式,也能考虑考虑江南的茶叶?”
柳叶笑眯眯的看着陆敦信,他突然发现,世家大族子弟,尤其是被当成接班人来培养的世家子弟,还真就没有一个蠢货。
像薛道远和孔志玄那样的奇葩,只能当个例,其实并不多见...
“若是陆兄能够解决成本和运输的问题,柳某自然愿意和陆兄合作,赚银子的事情,谁都乐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