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山里雾蒙蒙的。
宁元昭背着背篓,把还没怎么睡醒的小宝放在背篓里,用她自己的小被子和他们兄妹俩换洗的衣物把小宝固定着。
手上提着的是他和小宝十天的伙食,他没带多少米,主要带的一些面粉盐巴和油。
村里人都知道计小山住在山上,大概的位置他也知道,不然他也不敢这么莽撞地带着小宝就往山上跑。
虽然更多的时候他也会想:要不就带着小宝死了一了百了。
但是小宝还这么小,每次看到小宝冲他咯咯笑的时候又觉得还没到那一步,还是能活一活的。
计一舟来了这边之后睡眠质量都提高了不少,每天早睡早起的,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他一大早就被二黑的叫声吵醒,都给他们留了狗洞也不知道每天早上为什么还是要把他吵醒等他开门。
是怕自己又死了吗?
就算自己又死了那也没事儿,他腿好了之后就给他们挖了个狗洞出来,这回不怕它们被困在院子里了。
计一舟骂骂咧咧起床给他们开了院子门,把空间里最后 一袋狗粮拆开给它们倒进狗碗里。
狗粮本身就不是他囤物资的第一目标,自己还是在网上看到的,说狗粮猫粮保质期久,末世的时候可以囤点。
要不然他又不养宠物,怎么可能会去买什么狗粮。
没想到还真给他用上了,只不过不是他自己吃的。
三只狗平时几乎都是自己出去捕猎,自己做饭的话也会给他们留一些,只是有时候自己犯懒不做饭的时候才给他们喂狗粮。
被清早的山风这么一吹,他那点瞌睡早就没有了,这会儿再回房间被窝也都冷了,计一舟干脆也不睡了。
他房间里没什么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平时用完顺手就收进空间了,除了自己正用着的被褥。
不过被褥上面的三件套都是没有什么图案的暗色,打眼望去跟原主原来的被褥也差不多,只是不能细看不能上手去摸。
但这山上就他一个人,平时房间也都关着,倒也没什么影响。
计一舟去河边洗漱完之后提着竹篮上去看了看鱼筌,就这一晚上的时间,里面已经有了不少肥美的鱼儿。
这些鱼个头算不上大,最大的也就他一个巴掌大小,他把那些鱼全都拣出来放进了篮子里,剩下了一些不怎么大的小小鱼都被他放了。
还别说,现在没有像后世那样大量捕杀鱼群的,这小河里居然还能抓到不少鱼。
等下次去镇上的时候,可以看看有没有渔网卖,到时候可以找核桃叶醉两回鱼,做成鱼干放着过年吃。
要是没有的话,自己就买些细麻绳回来自己编,就是麻烦了一些,不过他就时间最多了。
家里有佃户刚送来的新粮,空间里也还有好几千斤米面,他根本就不愁没饭吃。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不过他想到了这里田产量不高,却没想到能这么少。
佃户交上来的粮食按照计一舟这顿顿干饭还要吃个肚饱的情况来计算,也只够他吃上个三四个月。
计一舟之前看《汉书(杂食志)》里有一个例子: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①
那个时候自己还没办法想象,一亩地怎么能只有九十斤②的收成,现在计一舟看到这边一亩地两百斤的收成时才真的有点相信了。
按照“食,人月一石半”这样来算的话,一个人一年五亩地就刚好能不饿死,况且还要10%的粮税。
难怪古代的农民大多都吃不饱,而且个个都想多生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