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氏带着宁元山出门,刚打开门正好碰上抬手准备敲的宁元昭。
“小昭,你怎么过来了?”许氏说:“刚好我还准备去你家给元山占个名额呢。”
宁元昭被迎进院子,他都过来了许氏暂时也就不带宁元山出去了。
宁元昭看了宁元山一眼,“一舟昨天还让我来问问大伯娘要不要把两个弟弟都送过去呢”
“就送你三弟吧,这毕竟是计家小子会的手艺,把你两个弟弟都送去免得别人说,让你们难做。”许氏说。
“这都没什么的,”宁元昭说:“不过一舟说了,等大家都学完了怎么做豆腐之后,他再单独教你们做一些别的豆制品,能搭着一起卖。”
“哎呀这感情好啊,”许氏一拍手:“不过这都是你在中间周旋的吧,要不你看看我们拿点什么东西当作回礼给他?”
“不用的大伯娘,”宁元昭说:“我跟他……都说好了,到时候你们多卖点豆腐他就很高兴了。”
“那行那行,我跟你大伯还有三弟都在家呢,到时候我们分开去不同的地方卖,这大冷天又有没有别的菜,这豆腐肯定好卖。”许氏说。
“这样也好,”宁元昭说:“不过我今天想来问问大伯谁家泥工手艺好,想找一些人帮着一起盘个炕。”
许氏一边听着一边把宁元昭带到堂屋,“盘个炕,炕是什么东西?”
“就是北边才有的那种火炕,外边连接灶台,晚上在灶台里烧火,热气就会从管道里流向炕底下,睡觉的时候暖乎乎的,就连房间都不冷了。”
宁元昭解释道。
这东西他们这里不是没有,只不过只有北方才会在家里弄这个东西。
他们这里又不像南方,冬天温度没有那么高。
这南不南北不北的,冬天冷起来的时候全靠多盖几床被子取暖。
有些人家里人多还好,把门关着在堂屋里也有些热气,人少的就只能在厨房待着,坐在灶台后边暖和。
只有到了冬天最冷的时候,大家都熬不住了,才会在堂屋里生一个小火炉。
不然大家都舍不得用碳。
宁大富还在堂屋坐着,听见两人的对话点了点头,“是有这么个东西,我年轻的时候听人家说过,那火炕能暖整个屋子,平时做饭的时候就加柴火了,也不怎么废柴。”
“大伯知道那东西?”宁元昭问:“我想在家里弄一个,大伯觉得可行吗?”
“这有什么不行的?”宁大富说:“只不过我也是听说北方有这么个东西,没亲眼见过,咱们这里也没人会做啊。”
宁元昭在宁大富身边坐下,在怀里掏了掏,“前段时间在书铺看到一本民俗异志,上边有记录北边的火炕,我记了下来,大伯你看看这样能行吗?”
这纸上都是宁元昭在那个叽里呱啦的视频里,看人家怎么做的之后,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来的火炕分解图。
上面有一些原材料他问过计一舟他们这边没有之后就换成了别的东西。
比如那叫什么水泥的,计一舟说这个东西他现在还不知道是怎么做的,他就只好换成了黏土。
总不能人家北方没有这什么水泥就不做这火炕了吧。
“我看看啊,”宁大富把图纸小心翼翼地扒拉到自己面前,看了会儿,“看着是能做的,咱村里也有好些做泥工的好手,我去叫上人咱们试上一试。”
宁元昭扬起嘴角,“那行,那还要麻烦大伯去找一些熟手过来,我想先给小宝房间弄一个,免得她再冻感冒了。”
“那是那是,小宝身体本来就不好,是要给她先弄一个的。”许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