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与赵国之间的仇怨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历史纠葛。自从那场惨烈无比的长平之战过后,赵国的国力遭受重创,元气大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衰弱之境。而燕国则一直在暗中观察着赵国的动态,犹如一头伺机而动的饿狼,时刻准备对这只受伤的猛虎发起致命一击。
尽管燕国位列战国七雄之中,但实际上它在各国中的实力长期处于较弱的地位。因此,燕国迫切希望能够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趁着赵国虚弱之时,一举夺取几座重要的城池,从而迅速扩大自身的领土和势力范围,提升在诸国中的威望和地位。
就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时机,秦国的使臣悄然抵达了燕国。这位使臣几乎毫不费力地说服了燕王下达诏令,大规模集结军队进攻赵国。于是,六十万燕军在两位燕国将领粟腹和卿秦的统率下,浩浩荡荡地分别朝着赵国的鄗邑和代地进发。其中,栗腹率领着四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直扑鄗邑,卿秦则统领二十万兵力杀向代地。
由于长平之战期间,赵国不得不大量征调原本负责守卫边境的精锐士卒投入战斗,导致边境地区的防御力量变得相对薄弱。正因如此,燕国的军队在进攻途中并未遭遇太多顽强抵抗,进展异常顺利。没过多久,赵国的鄗邑和代地相继沦陷,落入了燕国之手。
此刻,位于赵国王宫之内,气氛凝重而紧张。赵王正与一众朝臣紧急商议着攻打秦国的事宜。宫殿内,廉颇、赵胜等赵国的重臣们围绕着一幅巨大的舆图,神情严肃地探讨着攻秦的详细战略部署。他们深知此次行动关系到赵国的兴衰,必须慎之又慎,制定出最为周详的计划。
然而,就在众人全神贯注地商讨之时,突然间,一名寺人气喘吁吁地快步冲进大殿。只见他面色苍白,神色慌张,一路小跑至大殿中央,然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伏地不起。
“报!大王,东境传来急报!”
“速呈上来!”
只见赵王心急如焚地迅速打开那卷竹简,他的目光急切地扫过上面的文字,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色如同被乌云笼罩一般,逐渐变得铁青起来。突然间,他怒不可遏地用力将手中的战报狠狠地扔向地面,愤怒的声音响彻整个宫殿:
“小小燕国!竟敢趁火打劫,攻打我赵国东境!真是岂有此理!”
赵胜听到赵王的怒吼声,心头不禁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急忙快步走到被扔在地上的竹简旁,小心翼翼地捡了起来。展开战报后,赵胜快速浏览着上面的内容,越看越是心惊胆战。当他读完之后,面色凝重地对赵王说道:
“燕国粟腹率军四十万直扑鄗邑,而卿秦则率领二十万大军攻向代地。”
“鄗邑!代地!这可是我赵国将士们浴血奋战、拼死拼活才夺下来的土地!”
赵王气得浑身发抖,双眼圆睁,大声咆哮道,“绝对不能让燕国这群贼寇得逞!”
此时,廉颇挺身而出,抱拳施礼,慷慨激昂地说道:“大王!末将恳请大王赐予末将兵权,让末将率领大军赶赴代地和鄗邑,痛击燕军!”
赵王听闻此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连忙问道:
“廉颇将军,不知你对此战可有具体的谋划?”
廉颇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大王,微臣认为可派遣乐乘将军率领军队前往阻击卿秦所部。以乐乘将军的卓越军事才能,只需五万将士便可将卿秦率领的二十万燕军死死地阻击在代地,使其无法前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