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安坐在王座之上,右手轻轻摩挲着下巴,脸上露出犹豫不决之色。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终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无奈地道:
“寡人自然深知爱卿的耿耿忠心,只是这一战事关重大,关乎韩国的存亡,寡人不得不谨慎行事,反复思量……”话音未落,朝堂之下的众多大臣们也都纷纷点头称是,表示赞同韩安所言。
内史腾眼见自己的请战未能得到应允,满脸皆是失望之色。但他深知君命难违,只得默默地退回原本所在的队列之中。
韩安见状,心中亦是有些不忍,但国家大事在前,容不得半点儿私情。于是,他再次环顾四周,希望能从这群臣子当中找到一个足以担当重任的将领。
然而,任凭韩安怎样苦苦寻觅,等待许久之后,却始终未见有合适之人挺身而出。无奈之下,韩安只好将目光重新投向张平,略微思索后,高声宣布道:“既然如此,那么便由丞相为主将,腾为辅,共同率领大军抵御秦军。”
张平闻言,赶忙跪地叩头谢恩,口中高呼:“多谢大王信任,微臣定当不辱使命,全力以赴,不负大王之所托!”
张平拖着沉重的步伐缓缓地回到家中,那张原本就布满皱纹的脸上此刻更是愁云密布,深深的忧虑仿佛刻在了他的眉间心头。
突然从屋内出来了一名青年,青年见到张平回来了,欣喜的上前迎接张平。
只见那青年一袭青衣翩翩而入,面容俊朗,身姿挺拔犹如松竹,双眸深邃似藏星斗,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从容。
来者不是他人正是张平之子,汉初三杰之一,留侯张良!
张良见此情形,心中不禁涌起一阵不安,赶忙上前问道:“父亲,今日朝堂之事我已听说,您为何这般忧愁?”张平看着青年,叹息道:“此役艰难,秦军势强,为父虽应下此事,实则并无十足胜算。”
张良眼中闪过一抹坚定:“父亲莫要过于担忧,儿愿随您一同前往。”张平摇了摇头:“你不可涉险,你还年轻,未来尚有许多事可为。”
然而,张良不放弃的说道:
“父亲,孩儿有一事始终不明。那公子非明明就在秦国为官,他为何不力劝秦王放弃攻打我们韩国呢?要知道,咱们韩国一直以来都是侍奉秦国如同臣子一般恭顺,秦王为何还要执意攻伐我国!”
听到这里,张平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下来,他瞪大双眼,怒声喝道:“住口!休要再提及那个忘恩负义的叛徒!此次秦国攻打韩国,那韩非非但没有出言劝阻秦王,反而还为秦军进攻韩国出谋划策,简直就是罪大恶极!”
说到此处,张平气得浑身发抖,咬牙切齿地继续骂道:“真是苍天无眼呐!我堂堂韩国,竟然会培养出如此一个不忠不义的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