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众人齐聚宫殿之后,赵偃满脸愁容地看着他们,重重地叹了口气,忧心忡忡地说道:
“诸位爱卿,如今太子丹遭此变故被禁足于宫中,依寡人之见,燕国恐怕是不会再向我们提供铜铁援助了。面对如此困境,大家可有良策能化解这场危机呢?”
话音刚落,只见庞煖挺身而出,拱手施礼后朗声道:
“大王不必过于忧虑,虽说燕国眼下暂时中断了对我国的援助,但臣以为我们仍可以另辟蹊径寻找其他解决办法。如果能够放开民间私铸兵器的限制,或许就能缓解当前的燃眉之急。”
庞煖这番话一出口,在场众人皆为之震惊。韩国和魏国的使臣面面相觑,脸上露出犹豫不决的神色。而赵偃更是紧紧皱起了眉头,一脸凝重地反驳道:“这民间私铸之事,自古以来都是诸国严格把控的。若是贸然放开此项禁令,势必会引发一系列混乱不堪的局面,后果简直难以想象啊!”
只见郭开闻言后,起身:“大王!庞煖将军所献计策过于冒险,开放私铸固然可解一时之难,但是这个口子一旦开了,可怎么收回啊!到时候庶民家家皆有兵器!我王岂不是时时刻刻都要担心邯郸城不稳!甚至是赵国不稳!
韩使闻言,上前反驳道:“庞将军所献此计虽说有些冒险,但丞相大人瞧瞧当下这局势,那万分危急呀!所以,倒也不妨将其视作一次大胆的尝试。而且只要咱们严加管制,未必就一定会引发混乱不堪的局面。”
赵偃听着郭开所言,眉头紧紧皱起,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许久之后,他才缓缓开口说道:“这件事情实在是关系重大,寡人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仔细思考一番才行呐。”说完,赵偃抬起头,目光转向了来自魏国的使臣。
魏使臣见状,看相韩使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紧接着,那位魏国使者跨步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赵偃行了一礼,然后点头应道:“启禀赵王,我家大王派遣我等前来贵国的时候,其实心中也是存有这般想法的。毕竟现如今我们已然无法从其他地方获取铜铁,如此一来,眼前似乎也就只剩下这么一条路可以走啦。”
说到这里,这位魏国使者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继续说道:“另外,我家大王还特意嘱咐微臣,要微臣传话给赵王陛下您知晓——开放民间私铸,总归还是要好过国家灭亡这样悲惨的结局啊!”
赵偃听完魏国使者这番话后,再次沉默不语,继续低头深思起来。又是好长一段时间过去了,他终于像是做出了决定一般,缓缓地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地说道:
“事到如今,看来也唯有放手一搏去试试看了。来人哪!传寡人的旨意下去,即刻开放民间私铸。不过,所有参与私铸之人都必须前往官府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工作,并且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官府还要派人前去逐一查验核实相关情况。若有违者,严惩不贷!”
郭开闻听此言后心中颇为不服,正欲开口反驳一番时,只见那赵偃猛地一转身,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
望着赵偃渐行渐远的背影,郭开深知此事已无法更改,只能无奈地叹息一声,这件事情至此总算是尘埃落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