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旁的大臣们一个个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更别提有人敢上前劝谏了。
赵偃在殿内气急败坏地来回踱步,思考片刻之后,下达了一道命令:
“立刻传寡人的旨意给邯郸守将,让他火速率领大军奔赴邺城,务必镇压那些作乱的暴民。同时,一定要严惩那个带头闹事的赵轩,以此来警告其他妄图犯上作乱之人!”
这时李牧站了出来,顶着暴怒的赵偃说道:“大王!邺城百姓也是饥饿难耐才出此下策!”
“我赵国将士怎能对我赵国百姓兵戈相向!!!”
“一旦出兵,赵人还如何忠心大王!还如何效忠大王!”
“到时民心尽失矣!臣请大王三思啊!!!”,说罢李牧重重的跪拜在大殿中央,一时之间大殿之内无人敢言,陷入一种诡异的安静中。
李牧的话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刚才还处在暴怒中的赵偃意外的冷静了下来。他扭头看向跪在大殿中央的李牧,沉默了很久,阴沉的开口道:
“那依你之见当如何?”
李牧闻声抬头说道:“大王,依末将之见当免去这些人的罪责,好生安抚以显大王恩德,另一边方面向他国求援,或购买粮食以度过此难关!”
赵偃怒道:“免去罪责?!这些乱民都公然进攻官府了还让寡人免去他们的罪责?!”
“如此一来,其他居心叵测之人岂不觉得寡人好欺负,纷纷效仿?”
说罢,赵偃又扫了一眼跪在大殿中央的李牧说道:“求得粮食?向哪求?武安君莫不是不知我赵国处境?战时铜铁求不来,粮食还能求来?”
李牧被赵偃一顿训斥,也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反驳,因为这本就是个死结,粮食不够吃,再好的计谋也变不出粮食!
赵偃见李牧不吱声了,也知道此事难办,但是粮食不够是一回事,抢粮又是另一回事,在赵偃心目中,百姓可以挨饿,但百姓不能造反!开了这个头,就再难收回了!
赵偃果断下令,派大军过去镇压乱民。
消息传到邺城,百姓们惊恐万分,赵轩却镇定自若。他召集众人说道:“诸君莫怕,我一人做事一人当,定会保得诸位安全。”然而百姓们皆表示愿与赵轩共进退。
邯郸的军队很快抵达邺城。邺城百姓虽抢夺粮食,但是却并没有阻挡军队进城,赵军很快将城中能找到的百姓都集中到了一起。
当看到衣衫褴褛却坚毅团结的百姓时,士兵们心中泛起不忍。将领见状,恐生变故,正要强行抓人。此时,一位老者走出人群,向将领哭诉百姓的惨状及赵轩的大义之举。将领沉思良久,决定暂不行动,而是修书一封送往邯郸,再次详述实情。
赵偃看完信后,愤怒异常,严斥将领,命其捉拿贼首!冲突一触即发!